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海绵状血管瘤是什么病

海绵状血管瘤是什么病

2025年10月17日 14:56:03
病情描述:

海绵状血管瘤是什么病

医生回答(1)
  • 贾伟
    贾伟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血管异常疾病,发病机制不明,好发于皮肤皮下及深部组织等部位,不同部位表现不同,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原则包括观察等待、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1.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形成调控异常有关。在胚胎发育早期,血管生成相关的基因或信号通路出现异常,导致血管结构发育畸形,形成海绵状的血管团。

    2.好发部位

    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在皮肤和皮下组织较为常见,多见于头面部、四肢等部位;也可发生在深部组织,如肝脏、脊髓等部位。发生在肝脏的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常见,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患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与激素等因素有关;发生在脊髓的海绵状血管瘤,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和青壮年相对较多见。

    3.临床表现

    皮肤皮下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皮肤呈现蓝色或紫蓝色的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不太清晰,触之柔软,类似海绵,可压缩,按压时颜色可变浅,松开后恢复原状。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能会逐渐增大。对于儿童患者,若发生在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可能会影响美观,对患儿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若发生在四肢,可能会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

    深部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发生在肝脏的海绵状血管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当瘤体较大时,可能会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等症状;发生在脊髓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会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肢体麻木、无力甚至瘫痪等症状,儿童患者若出现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导致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活自理能力。

    4.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对于浅表的海绵状血管瘤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CT检查尤其是增强CT能更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血管结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磁共振成像(MRI)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清晰分辨病变的成分和范围。例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在MRI上有典型的表现,呈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灯泡征”。

    5.治疗原则

    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瘤体较小且无明显增长趋势的海绵状血管瘤,尤其是儿童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变的变化。因为部分较小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会自行停止生长甚至消退。

    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瘤体较大或生长迅速的海绵状血管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血管瘤,避免复发和减少并发症。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深部组织的海绵状血管瘤,如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儿童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其他治疗方法: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还可考虑介入治疗等方法。例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可通过介入栓塞的方法,阻塞血管瘤的供血血管,使其萎缩。但介入治疗也有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掌握。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