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怎么隔离问
手足口病怎么隔离
-
手足口病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可居家或住院隔离,护理人员要做好防护,患儿物品要妥善处理,隔离期间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不要去人员密集场所。
一、隔离时间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需要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这是因为在发病后的1-2周内,患儿的口腔、肠道等部位仍可能持续排出病毒,具有传染性,隔离到症状消失后1周能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二、隔离场所选择
1.居家隔离
对于轻症的手足口病患儿,优先选择居家隔离。要为患儿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房间,保持房间通风良好,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房间内要配备单独的生活用品,如餐具、毛巾、水杯等,避免与家庭其他成员共用。
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可能会有一些不当行为,如用手触摸口鼻等,所以居家隔离时要特别注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房间的家具、地面等进行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进行擦拭或拖地等消毒操作。
2.住院隔离
当患儿病情较重,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时,需要住院隔离治疗。住院期间,患儿会被安排在专门的传染病隔离病房,病房内的设施和消毒措施都有严格的规范,医护人员会进行专业的护理和治疗,同时也能避免患儿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住院患者。
三、接触隔离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防护
无论是居家护理还是在医院照顾患儿,护理人员都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口罩要选用合适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佩戴时要确保口罩紧贴面部,起到有效防护作用。还要穿戴一次性手套,在接触患儿的分泌物、粪便等污染物后要及时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在接触手足口病患儿时更要加强防护。孕妇接触患儿可能会因为自身免疫力相对特殊,增加感染风险,所以要严格佩戴口罩和手套;老年人本身免疫力可能随年龄下降,接触患儿后感染风险较高,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如果必须接触,要做好上述防护措施;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可能病情会更严重,所以要避免接触患儿,若需接触也要做好严密防护。
2.患儿物品处理
患儿的衣物要单独清洗,可使用热水(水温在60℃以上)清洗,然后在阳光下暴晒,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患儿的玩具、图书等物品也需要定期消毒,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患儿的粪便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可加入适量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搅拌均匀后放置2小时以上再处理,防止病毒传播。
四、社交隔离
手足口病患儿在隔离期间要避免与其他健康儿童接触。不要带患儿去幼儿园、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这些场所人员流动大,容易造成病毒的广泛传播。即使在患儿症状消失后1周内,也建议先不要让患儿过早接触其他儿童,最好再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没有复发或再次排出病毒的可能后再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