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婴儿颅内出血,要怎么治疗问
刚出生婴儿颅内出血,要怎么治疗
-
刚出生婴儿颅内出血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保持安静等维持内环境正常;控制出血可使用维生素K1等药物和止血药物;降低颅内压可用甘露醇、呋塞米等;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呼吸支持和营养支持;手术治疗有脑室穿刺引流、血肿清除术等,早产儿和足月儿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一、一般治疗
刚出生婴儿颅内出血需保持安静,尽可能减少搬动、刺激性操作,维持体温、血气、血糖在正常范围,以避免加重颅内出血情况。
二、控制出血
1.药物治疗:可使用维生素K1等药物,维生素K1能参与凝血因子合成,促进凝血,对因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颅内出血有一定作用,其机制是作为辅酶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2.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等,酚磺乙胺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能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从而达到止血效果。
三、降低颅内压
1.甘露醇: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使用,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脱水,降低颅内压,其作用机制是在肾小球滤过后不被重吸收,导致肾小管内渗透压升高,水分重吸收减少,产生利尿作用,同时使血液渗透压增高,将脑组织内水分吸收入血,减轻脑水肿。但需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肾功能等情况,因为早产儿或有肾功能不良的患儿可能对甘露醇更敏感。
2.呋塞米:也可用于降低颅内压,为袢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厚壁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使管腔液Na+、Cl-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Cl-浓度降低,使渗透压梯度差降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增多。
四、对症支持治疗
1.呼吸支持:若有呼吸功能障碍,根据情况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如存在呼吸节律不规则等情况,可能需要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正常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
2.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可通过静脉营养或母乳喂养等方式,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因为颅内出血后的婴儿需要良好的营养状态来促进机体恢复。
五、手术治疗
1.脑室穿刺引流:对于有脑室出血且出现脑室扩张等情况的患儿,可考虑脑室穿刺引流,以排出脑室中的血液,减轻脑室扩张对脑组织的压迫。
2.血肿清除术:当颅内血肿较大,有明显占位效应时,可能需要进行血肿清除术,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评估患儿的整体情况,包括胎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等。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早产儿,由于其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精细的监测和护理。要注意维持稳定的内环境,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因为早产儿的心肺功能、肾功能等更易受到影响。同时,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变化,如前囟张力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足月儿,也需要根据其具体的胎龄、出生体重等情况来调整治疗措施,例如在使用脱水剂等药物时,要根据体重等计算合适的剂量,并且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