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后便秘问
什么是产后便秘
-
产后便秘是产妇分娩后出现排便异常的情况,其发生与激素变化、分娩因素、饮食因素、活动减少有关,表现为排便间隔延长、大便干结及伴随腹胀腹痛等,可通过饮食调整、适当活动、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心理调节来预防与缓解,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产后便秘的发生原因
激素变化:孕期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蠕动减慢,产后这种激素水平的骤降需要一定时间恢复,从而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导致便秘。比如在孕期时,孕激素抑制了肠道蠕动,产后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但肠道功能恢复有一个过程,此阶段就易发生便秘。
分娩因素: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长时间的用力分娩,会使盆底肌肉和肠道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和损伤,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另外,会阴侧切或撕裂等会造成产妇排便时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便,进而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使大便干结,引发便秘。
饮食因素:产后产妇往往进食较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而膳食纤维摄入相对不足。例如有的产妇产后为了补充营养,大量食用肉类、蛋类等,却很少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缺乏时就容易引起便秘。
活动减少:产后产妇身体较为虚弱,活动量明显减少,尤其是长时间卧床休息,胃肠蠕动会进一步减慢。比如产后前几天可能以卧床休息为主,活动少使得肠道蠕动动力不足,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容易导致便秘。
产后便秘的表现
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正常的排便规律被打破,可能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一次。
大便干结:粪便干结如羊粪状,排便时感觉困难,需要用力才能排出。
伴随症状:有的产妇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肛裂、痔疮发作,出现便血等情况。
产后便秘的预防与缓解措施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火龙果等),同时适量摄入粗粮(如燕麦、玉米等)。例如每天可以吃300-500克蔬菜,1-2个水果。另外,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6-8杯水,促进肠道蠕动。
适当活动:产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尽早进行适当活动。顺产产妇一般在产后6-12小时可起床轻微活动,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适当走动;剖宫产产妇在术后24小时后也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尽量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每天固定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
心理调节:产后产妇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家人要给予产妇关心和支持,帮助产妇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对于特殊人群如剖宫产产妇,在活动时要注意伤口保护,避免过度牵拉伤口;高龄产妇产后便秘的风险相对更高,更要注重饮食和活动的调整;有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等)的产妇,在饮食调整上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既要保证营养又要控制血糖,同时关注肠道功能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缓解便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