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有积液是怎么回事问
子宫有积液是怎么回事
-
子宫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包括正常月经周期及早孕期的少量积液,多可自行吸收;病理性有盆腔炎性疾病(感染致渗出增积,有腹痛、分泌物多等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出血致炎渗积,有痛经等)、子宫腔粘连(宫腔操作损伤致积液难排,有月经异常等)、恶性肿瘤相关(肿瘤致渗出或回流障积,有消瘦等肿瘤症状)。
一、生理性子宫积液
(一)正常月经周期中的积液
在正常的月经周期里,女性盆腔处于相对湿润的状态,月经期时,少量经血可能会逆流至盆腔,或者排卵期时,卵泡液会积聚在盆腔,形成生理性的子宫积液。一般积液量较少,通常不超过10毫米,而且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多可自行吸收,对身体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常见于各年龄段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尤其在月经前后或排卵期较为常见。
(二)早孕期的生理性积液
怀孕早期,受精卵着床等生理变化可能会导致少量子宫积液,这是一种生理性的适应过程。此时女性一般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多在常规超声检查时发现,通常随着孕周增加,积液会逐渐被吸收,多见于育龄期有怀孕可能的女性。
二、病理性子宫积液
(一)盆腔炎性疾病导致的积液
1.发病机制
女性生殖系统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感染,引发盆腔炎性疾病,炎症刺激导致盆腔内渗出增加,从而形成子宫积液。盆腔炎性疾病在性生活活跃的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频以及性卫生不良的女性。
炎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反复发作,导致慢性盆腔痛等后遗症。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积液量可多可少,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内有较多的积液。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积液
1.发病机制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盆腔内其他部位,如子宫直肠陷凹等,这些异位的内膜细胞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出血,导致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渗出增多形成子宫积液。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育龄女性,尤其是30-40岁的女性,与月经初潮早、经期过长、生育少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内有积液,且往往伴有盆腔内异位内膜病灶的相关表现。
(三)子宫腔粘连导致的积液
1.发病机制
人工流产手术、清宫手术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子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宫腔内的积液无法顺利排出,积聚在宫腔内。这种情况常见于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尤其是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减少、闭经等,还可能伴有周期性下腹部疼痛,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腔内有积液。
(四)恶性肿瘤相关的积液
1.发病机制
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肿瘤组织侵犯周围组织,导致渗出增加,或者肿瘤阻塞盆腔内的淋巴管、血管等,影响液体回流,从而形成子宫积液。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或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的女性。
2.临床表现
除了子宫积液外,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相应肿瘤的特异性症状,通过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可辅助诊断。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