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血栓性静脉炎是怎么回事

血栓性静脉炎是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17日 21:39:09
病情描述:

血栓性静脉炎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贾伟
    贾伟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血栓性静脉炎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多因静脉内导管留置等致病变静脉红肿条索状等,深静脉与血流滞缓等有关致患肢肿胀等,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诊断浅静脉靠临床表现等,深静脉用超声等检查,预防要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如定期换管等,特殊人群也需注意相关事项降低发病风险。

    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病因:多与静脉内导管留置、创伤、手术、长期静脉曲张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静脉曲张的患者,静脉血流缓慢、淤滞,容易形成血栓并发炎症。

    表现:病变静脉区呈红肿条索状,伴有疼痛和压痛,炎症消散后局部可遗留硬结,皮肤色素沉着等。好发于四肢浅静脉,尤其多见于下肢。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病因:主要与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长期卧床的患者(如术后长时间卧床者),下肢活动减少,静脉血流缓慢,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创伤、骨折等导致血管壁损伤,也可诱发;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发病风险。

    表现:常见于下肢深静脉,患肢肿胀、疼痛,站立时加重。若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速度减慢,且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更容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儿童相对少见,但若有静脉置管等情况也可能发生。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妊娠、口服避孕药等特殊时期,因生理状态改变,血液高凝,发病风险可能相对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静坐、久站、缺乏运动的人,静脉血流缓慢,易诱发血栓性静脉炎。吸烟的人,尼古丁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

    病史:有静脉曲张病史者,静脉回流不畅,血液淤滞,容易形成血栓并发炎症;有创伤、手术史者,尤其是下肢手术,术后卧床等情况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肿瘤细胞可释放一些物质促进血液高凝,增加发病风险;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可能因相关病理生理改变而易患血栓性静脉炎。

    诊断与检查

    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如病变静脉区的红肿条索状改变等即可初步诊断,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做超声检查协助判断静脉内情况。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常用的检查有超声检查,可发现静脉内血栓形成;D-二聚体检测,若升高提示有血栓形成的可能,但需结合临床;静脉造影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可明确血栓的部位、范围等。

    预防与注意事项

    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对于长期静脉置管的患者,应定期更换导管,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肢体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适当活动;有静脉曲张的患者可穿着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

    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术后患者应早期活动,如在床上进行下肢屈伸运动、早期下床活动等;长期卧床者,家属应协助其定时翻身、活动下肢;对于高危人群,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但需在医生评估下使用;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长途旅行中要定时起身活动、饮水,促进血液流动。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应注重适度运动,维持血管功能;女性妊娠期间要注意适当活动,监测血液高凝状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降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