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血栓与栓塞的区别有哪些

血栓与栓塞的区别有哪些

2025年10月17日 10:44:16
病情描述:

血栓与栓塞的区别有哪些

医生回答(1)
  • 贾伟
    贾伟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血栓是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固或有形成分凝集形成的固体质块,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相关,不同部位血栓表现各异,诊断有凝血功能检测等,治疗有抗凝溶栓等;栓塞是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阻塞血管腔的现象,异常物质包括血栓等,不同部位栓塞表现不同,诊断靠影像学等,治疗依情况选择,特殊人群治疗需考虑其生理特点。简言之,血栓与栓塞在定义、形成机制、累及部位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上各有特点,且不同人群在相关方面存在差异情况。

    一、定义与形成机制

    血栓:是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的固体质块。其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状态异常(如血流缓慢、涡流形成)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相关。例如,血管内皮受损时,内皮下胶原暴露,会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凝血过程从而形成血栓。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血栓的风险因素有所不同,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流缓慢等更易发生;长期卧床者因血流缓慢也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等。

    栓塞:是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这些异常物质包括血栓、脂肪、气体、羊水等。比如血栓脱落成为栓子,随血流移动到远处血管造成栓塞。栓塞的发生与栓子的来源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不同性别在某些栓塞风险上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不同表现,如孕期女性易发生羊水栓塞等特殊情况。

    二、累及部位与表现

    血栓: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表现各异。若为动脉血栓,会导致相应供血区域缺血、缺氧,出现疼痛、组织坏死等。例如脑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脑梗死,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下肢动脉血栓可致下肢疼痛、发凉、苍白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生血栓的部位有差异,长期静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动脉血栓风险较高。

    栓塞:栓塞部位不同表现不同。肺栓塞是常见的栓塞类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脑栓塞会突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口角歪斜、肢体无力等。特殊人群中,儿童若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因心内异常分流导致反常栓塞,出现相应器官栓塞的表现;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栓塞后恢复相对困难。

    三、诊断方法

    血栓:常用的检查有凝血功能检测,可了解凝血因子等情况;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发现血管内血栓形成,CT、MRI等也能清晰显示血栓部位及范围。不同年龄患者的检查选择需考虑其身体状况,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

    栓塞:影像学检查是重要手段,如CT肺动脉造影可诊断肺栓塞;头颅CT、MRI可诊断脑栓塞等。对于栓塞的诊断还需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特殊人群如孕期女性诊断栓塞时要考虑到胎儿安全等因素,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

    四、治疗原则

    血栓: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等。抗凝药物可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展,溶栓药物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不同年龄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的药物选择及剂量需严格把控,儿童一般不首选溶栓等较强的治疗手段,多以抗凝等相对温和的方式为主。

    栓塞:治疗根据栓塞部位和栓子性质等选择不同方法。如肺栓塞可进行溶栓、抗凝或介入治疗等;脑栓塞可考虑溶栓、改善脑循环等治疗。特殊人群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例如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慢,需调整药物剂量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