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脸色发黄怎么回事问
宝宝脸色发黄怎么回事
-
宝宝脸色发黄可能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饮食因素,前者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多在出生后7-10天消退,后者因短期内过多食用含胡萝卜素食物致皮肤黄染,调整饮食可缓解。病理性因素涉及肝脏疾病(如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不同疾病有相应表现,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情况,异常时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对应治疗,日常要合理喂养关注宝宝健康。
一、生理性因素
(一)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脸色发黄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尚未成熟,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一般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7-10天会逐渐消退,属于生理性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通过增加喂养次数等方式促进胆红素排泄。
(二)饮食因素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如果短期内过多食用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橙子等,可能会导致脸色发黄。因为大量摄入胡萝卜素后,血液中胡萝卜素水平升高,会沉积在皮肤组织中,引起皮肤黄染,一般调整饮食结构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
(一)肝脏疾病
1.肝炎综合征:多发生在婴儿期,可由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引起。宝宝除了脸色发黄外,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呕吐、肝脾肿大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病原学检查可明确病因。
2.胆道闭锁:这是一种严重的肝胆系统疾病,多见于新生儿。主要表现为出生后2周左右开始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脸色逐渐发黄,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小便颜色深黄。B超检查可发现胆道结构异常,核素扫描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二)血液系统疾病
1.溶血性贫血:如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多发生在母亲O型血,胎儿A型或B型血的情况下。宝宝出生后很快出现黄疸,脸色发黄进行性加重,同时可能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升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等。
2.地中海贫血:这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宝宝可能有家族遗传史。除了脸色发黄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肝脾肿大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感染性疾病
宝宝如果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也可能出现脸色发黄的情况。这是因为感染会影响宝宝的肝功能和胆红素代谢,同时感染本身也会导致宝宝一般状况较差。常伴有发热、精神萎靡、拒食等表现,血培养等检查可发现病原菌。
当发现宝宝脸色发黄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吃奶情况、黄疸进展情况等。如果宝宝脸色发黄持续不消退、进行性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腹部B超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喂养宝宝,保证宝宝营养均衡,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