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脚气怎么治好

脚气怎么治好

2025年10月17日 13:03:26
病情描述:

脚气怎么治好

医生回答(1)
  • 马英
    马英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向他提问

    脚气即足癣,分为水疱鳞屑型、间擦糜烂型、角化过度型,发病与足部多汗等有关,一般治疗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抗真菌药物治疗有局部外用和口服,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患脚气各有注意事项。

    一、脚气的类型及表现

    脚气即足癣,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水疱鳞屑型,多发生在足缘、足底部,初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瘙痒;间擦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表现为局部皮肤浸渍发白,去除浸渍的表皮,可见糜烂面,有渗液,常伴有恶臭;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跟、足跖部,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干燥,自觉症状较轻,但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疼痛。不同类型的脚气表现有所差异,其发病与足部多汗、潮湿、不透气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因生活方式不同,患病风险也有差异,如爱运动、常穿不透气鞋子的人更易患脚气。

    二、一般治疗措施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洗完后要彻底擦干,尤其是趾间部位。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其做好足部清洁,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袜子,并勤更换。成年人也应注意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如运动鞋可选择带有透气孔设计的款式,减少足部出汗潮湿的情况,降低脚气发生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个人物品,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有脚气的患者,其使用过的物品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如拖鞋可用消毒剂浸泡,毛巾可高温煮沸消毒等。儿童由于自我卫生意识较差,更要强调不与他人共用物品,防止被传染脚气。

    三、抗真菌药物治疗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常用的有咪唑类,如克霉唑、咪康唑等;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等机制发挥抗真菌作用。局部外用药物适用于大部分脚气患者,儿童使用时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刺激性小、适合儿童的抗真菌药物剂型。成年人使用时要按照药物说明书正确涂抹,保证药物覆盖患病部位。

    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病情严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口服药物有一定的肝肾功能损害等风险,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儿童一般不首选口服抗真菌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脚气时,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上更倾向于温和的治疗方式。首先要保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和袜子。外用抗真菌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避免药物接触到儿童的眼睛等敏感部位。如果病情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必须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谨慎使用,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能力与成年人不同,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对其肝肾功能产生影响。

    孕妇:孕妇患脚气时,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较为安全,但也需要谨慎选择。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部分外用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使用前要咨询医生意见,同时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病情加重或传染给他人。

    老年人:老年人患脚气时,要注意足部皮肤的护理。由于老年人皮肤干燥等特点,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的基础上,可适当使用一些保湿的护肤品,但要避免与抗真菌药物相互影响。同时,老年人如果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更加重视脚气的治疗,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脚气可能更容易加重或引起其他感染并发症,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脚气。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