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怎么诊断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怎么诊断

2025年10月17日 10:51:24
病情描述: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怎么诊断

医生回答(1)
  • 尚丹
    尚丹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症状观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血管造影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要了解心血管疾病史、腹部手术史及基础疾病等;症状有剧烈腹痛、消化道症状等;体格检查早期腹部体征不典型,听诊肠鸣音有变化;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血生化有相应异常、凝血功能可能异常;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有局限,CTA和MRA可清晰显示血管情况;DSA是诊断金标准但有创。

    症状观察

    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这种腹痛往往比较剧烈,与体征不相称是其特点之一。开始时可能为间歇性的隐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变为持续性剧烈腹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带有血性。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大便可能为血性。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反应相对迟钝,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要仔细观察。

    体格检查

    腹部体征方面,早期可能仅有轻度压痛,与剧烈的腹痛不相匹配。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膜刺激征,如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但早期这种体征可能不明显。听诊时,肠鸣音早期可能亢进,随着病情加重可逐渐减弱或消失。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还需检查心血管系统,如心率、心律等,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相关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一般多在(10-20)×10/L之间,甚至更高,这是机体对肠道缺血、炎症的一种应激反应。

    血生化:可能出现血淀粉酶升高,这是因为肠道缺血可能影响胰腺的血供,导致胰腺功能异常;血糖也可能出现异常,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控制不佳,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发生后血糖波动可能更明显;肝肾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出现相应指标的异常变化。

    凝血功能: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等,提示凝血机制发生改变。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初步观察肠系膜血管的情况,能发现肠系膜上动脉是否有栓塞、血管是否狭窄等,但超声检查受肠道气体等因素影响较大,对于一些病变的显示可能不够清晰。例如,对于较细小的血管病变,超声可能难以准确判断。

    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肠系膜血管的形态、走行,能够明确是否存在血管栓塞、狭窄、闭塞等情况。通过CTA可以看到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内是否有充盈缺损,血管是否有狭窄段等。例如,能够准确发现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的栓塞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也可用于肠系膜血管的检查,其优势在于无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为安全。MRA同样可以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的结构,对于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与CTA相似,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可能会受到限制。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的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通过将导管插入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进行造影,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内是否有血栓、血管是否狭窄或闭塞等。例如,能够明确血栓在肠系膜血管内的具体位置,对于介入治疗等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精确的信息。但DSA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血管损伤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