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肚脐周围疼是怎么回事呢问
孩子肚脐周围疼是怎么回事呢
-
儿童肚脐周围疼的常见原因有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胃肠炎等,若出现持续不缓解、疼痛加重、伴高热等严重情况需警惕肠梗阻、肠套叠等严重疾病,应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及对应情况
1.肠道寄生虫感染:
儿童若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感染蛔虫等肠道寄生虫。蛔虫在肠道内活动时可刺激肠道,导致肚脐周围疼痛,多呈间歇性发作。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卫生条件较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儿童中,肠道寄生虫感染引发肚脐周围疼的情况较为常见。一般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消瘦、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等表现。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儿童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等,以降低肠道寄生虫感染风险。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且好奇心强,易接触到可能带有寄生虫卵的物品。
2.胃肠功能紊乱: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食用过多生冷或刺激性食物等都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肚脐周围疼痛。比如,儿童进食过多冷饮、辣条等,可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蠕动功能失调,出现肚脐周围疼,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的饮食需要家长精心安排,要定时定量,选择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零食、刺激性食物等。因为儿童的胃肠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饮食因素对其胃肠功能影响较大。
3.肠痉挛:
儿童的肠道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肠痉挛。腹部着凉、剧烈运动后等都可能诱发肠痉挛,表现为肚脐周围突然发作的阵发性疼痛,疼痛可轻可重,缓解后儿童一般情况良好。例如,儿童在剧烈玩耍后立即进食,或腹部保暖不佳时,容易发生肠痉挛。
特殊人群提示:家长要注意儿童腹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季节更替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儿童增减衣物。同时,避免儿童在剧烈运动后马上进食或饮用冷饮等。因为儿童腹部脂肪层较薄,容易受凉,且剧烈运动后胃肠血液供应相对变化较大,易引发肠痉挛。
4.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病毒或细菌感染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发炎肿大,引起肚脐周围及右下腹疼痛,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临床研究显示,上呼吸道感染后约10%-20%的儿童会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出现肚脐周围疼的情况。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儿童,要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如在季节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等。一旦儿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减少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风险。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上呼吸道感染较易累及肠系膜淋巴结。
5.急性胃肠炎:
多因食用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除了肚脐周围疼外,还常伴有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例如,儿童食用了变质的水果或被污染的饮用水后,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导致肚脐周围出现疼痛不适。
特殊人群提示:家长要确保儿童饮食的卫生,食物要新鲜、干净,饮用水要安全。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奶瓶、餐具等的消毒。因为儿童对食物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较弱,且胃肠道对不洁食物的耐受性差。
二、需要警惕的情况
如果孩子肚脐周围疼持续不缓解、疼痛逐渐加重、伴有高热、剧烈呕吐、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便血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肠梗阻、肠套叠等严重疾病,需立即就医,进行腹部超声、X线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