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怎么办问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怎么办
-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因多样,需明确后规范治疗,包括针对病因的处理、药物治疗、必要时内镜下治疗,还需定期随访,同时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明确病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酗酒、大量吸烟、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自身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等有关。需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例如行Hp检测(如尿素呼气试验等)、胃镜及病理检查等。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
影响:Hp感染是常见病因,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糜烂等病变。
应对:若检测为阳性,需在医生评估下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二)不良饮食习惯
影响:长期酗酒、大量吸烟以及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会持续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应对: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规律,多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三)自身免疫因素
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胃黏膜,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多见于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胃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
应对:此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免疫调节等治疗,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四)胆汁反流
影响:胆汁反流至胃内,其中的胆盐等成分会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的炎症、糜烂等改变。
应对: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等,以减少胆汁反流,保护胃黏膜。
二、规范治疗
(一)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糜烂处的刺激,促进糜烂愈合,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胃黏膜保护剂: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挡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损伤,如铝碳酸镁、硫糖铝等。
促胃肠动力药物:适用于存在胆汁反流等情况的患者,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反流,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二)内镜下治疗
若存在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情况,可能需要在内镜下进行黏膜下剥离术(ESD)等治疗。
三、定期随访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需定期进行胃镜及病理复查,一般建议1-2年复查一次胃镜,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早期发现有无癌变等情况。对于伴有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随访。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感染等因素有关。需特别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在治疗上应优先选择对胃黏膜刺激小的药物,且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抗凝药物等,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等需谨慎评估。同时,老年人胃黏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治疗过程中需更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方面需更加精细、易消化,且要密切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孕妇
孕妇患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需谨慎用药,因为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治疗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等,若必须用药,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