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糖尿病足坏疽是什么原因所致

糖尿病足坏疽是什么原因所致

2025年10月17日 10:42:52
病情描述:

糖尿病足坏疽是什么原因所致

医生回答(1)
  • 张会峰
    张会峰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糖尿病足坏疽由神经病变(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致足部感觉异常、皮肤干燥易裂)、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致下肢供血不足、微血管病变致足部微循环障碍)、感染因素(细菌及真菌感染致炎症加重缺血缺氧)、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因素(病程长及血糖控制不佳增加风险)共同作用导致,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糖尿病患者有其各自足部健康管理特点。

    神经病变因素

    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使神经细胞代谢紊乱,导致周围神经病变。例如,感觉神经受损时,患者对足部的温度、疼痛、压力等感觉减退或消失,无法及时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如鞋子的摩擦、异物的刺入等,从而不能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使损伤进一步发展。以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自主神经病变为例,可导致皮肤干燥、角化,更容易发生皲裂,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足部的汗腺分泌,使足部皮肤干燥,易发生破裂,增加感染风险。

    血管病变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代谢紊乱,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脂质沉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足部血液供应不足。例如,下肢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时,足部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减少,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在合并损伤或感染时,更易发展为坏疽。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累及足部微循环,影响毛细血管的血流灌注。微循环障碍会使足部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不利于组织的存活和修复,一旦发生局部损伤,就难以愈合,进而引发坏疽。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由于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不良等原因,足部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在足部繁殖,引发炎症反应,炎症进一步加重局部的缺血缺氧,促使坏疽的形成和发展。例如,足部皮肤的微小破损如果被细菌感染,炎症扩散可导致足部组织坏死,形成坏疽。

    真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也容易发生足部真菌感染,如足癣。足癣可引起足部皮肤破损、糜烂,为细菌感染提供门户,进而加重病情,促进坏疽的发生。

    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因素

    病程较长: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糖尿病足坏疽的风险越高。随着病程的延长,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会逐渐加重,足部的损伤修复能力不断下降,更易出现足部并发症并发展为坏疽。例如,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的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持续损伤神经、血管等组织,不利于足部病变的修复和控制。即使血糖偶尔短暂升高,也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加剧等不良后果,从而增加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风险。如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使白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使得足部感染更难控制,进而促进坏疽的形成。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本身可能存在多器官功能衰退,神经和血管病变往往更严重,且免疫力相对较低,在预防糖尿病足坏疽时需要更加注重足部的日常护理,如选择合适的鞋子、保持足部清洁等;儿童糖尿病患者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也需严格控制血糖,密切关注足部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足部的微小损伤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迅速发展为严重的坏疽。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需要加强足部健康的监测和管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