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注意事项问
消化道出血的注意事项
-
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进行一般监测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出血量观察记录及体位护理;饮食管理上急性期禁食,恢复期逐步过渡且注意饮食禁忌;要观察再出血、预防感染和休克;还需进行心理护理,安抚不同年龄患者的情绪。
一、一般监测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心率增快可能是失血早期的代偿表现,血压下降提示失血量较大。例如,大量失血时心率可超过100次/分,收缩压可低于90mmHg。不同年龄人群对失血的耐受不同,儿童和老年人对失血更敏感,需更频繁细致地监测。
呼吸频率也需关注,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提示缺氧或失血性休克加重。
2.出血量观察与记录
准确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量、颜色和性状。呕血呈鲜红色多提示急性大量出血,如为咖啡色样多为血液经胃酸作用后的表现;黑便多为上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提示出血量中等,稀黑便可能出血量相对较多;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少量出血。记录每小时的出血量情况,对于判断病情进展至关重要。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饮酒者可能合并胃黏膜损伤,更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观察出血量时需考虑其基础疾病因素。
3.体位护理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适当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休克患者头部应略低,利于呼吸。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采取半卧位。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卧床时需注意防止压疮,定时协助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二、饮食管理
1.急性期饮食
急性大量出血时需禁食,防止食物刺激胃肠道,加重出血。一般出血停止24-48小时后可开始少量流质饮食,如温开水、去脂牛奶等。但要注意观察进食后有无不适,如再次出现呕血、黑便等情况需立即停止进食并告知医生。不同年龄的患者对饮食的耐受不同,儿童急性消化道出血后恢复流质饮食需更谨慎,应根据其年龄和病情逐步调整。
2.恢复期饮食
出血停止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应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蛋类、鱼肉等。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需严格戒烟戒酒,因为烟酒会刺激胃肠道黏膜,不利于病情恢复。
三、病情观察与并发症预防
1.再出血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再次呕血、黑便加重、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再出血迹象。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等不适,提示可能再次出血。对于有肝硬化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再出血风险更高,需加强监测频率。
2.预防感染
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定时漱口,防止口腔感染。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感染,需特别注意皮肤和呼吸道护理。
3.预防休克
积极补充血容量,根据失血量输入适量的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密切观察患者的末梢循环情况,如皮肤色泽、温度等。儿童和老年人在补充血容量时需注意输液速度和量的控制,避免过快输液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四、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
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因病情突然发作而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抚。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缓解其焦虑情绪。不同年龄的患者心理特点不同,儿童可能因陌生环境和身体不适而哭闹,需有专人进行安抚和陪伴;老年人可能对疾病预后担忧,需耐心倾听并给予鼓励。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