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宫颈癌的原因及分期问
引起宫颈癌的原因及分期
-
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遗传等因素有关,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系统将其分为Ⅰ期(癌灶局限于子宫颈)、Ⅱ期(癌灶已超出子宫,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Ⅲ期(癌灶扩展到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导致肾盂积水或无功能肾)、Ⅳ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累及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其分期对治疗和预后评估重要,不同人群宫颈癌发生发展及分期有差异。
一、引起宫颈癌的原因
(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感染HPV的风险不同,年轻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感染HPV,而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逐渐成熟,部分女性可自行清除病毒,但仍有部分会持续感染。女性相较于男性,在生殖系统结构和生理特点上更易接触到HPV,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不洁的性生活是高危型HP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性生活等情况会显著提高感染HPV的概率。此外,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清除HPV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进而引发宫颈癌的风险。
病史因素: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会破坏生殖系统的黏膜屏障,为HPV的入侵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增加高危型HPV感染并持续的可能性。
(二)其他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弱,不能有效清除感染的高危型HPV,使得HPV持续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从而更容易引发宫颈癌。
遗传因素:虽然遗传因素在宫颈癌发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某些遗传易感性会使部分人群对高危型HPV感染的易感性增加,相比普通人群更易发展为宫颈癌。
二、宫颈癌的分期
(一)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系统
Ⅰ期:癌灶局限于子宫颈(包括累及宫体)。
ⅠA期:镜下浸润癌,间质浸润深度≤5mm,宽度≤7mm。其中ⅠA期为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7mm;ⅠA期为间质浸润深度>3mm但≤5mm,宽度≤7mm。
ⅠB期:临床可见癌灶局限于子宫颈,或镜下病灶>ⅠA期。ⅠB期为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4cm;ⅠB期为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4cm。
Ⅱ期:癌灶已超出子宫,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
ⅡA期:无宫旁浸润。
ⅡA期: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4cm。
ⅡA期: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4cm。
ⅡB期:有宫旁浸润。
Ⅲ期:癌灶扩展到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导致肾盂积水或无功能肾。
ⅢA期:癌累及阴道下1/3,未达骨盆壁。
ⅢB期:癌已达骨盆壁,或有肾盂积水或无功能肾。
Ⅳ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累及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
ⅣA期:癌浸润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
ⅣB期:癌扩散至远处器官。
宫颈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分期的患者治疗方法和预后差异较大。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分期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女性的宫颈癌可能在发现时分期相对较早,但也有其自身的生物学行为特点;有长期吸烟史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分期可能更晚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宫颈癌分期和病情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