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腺肌瘤的区别

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腺肌瘤的区别

2025年10月17日 09:35:09
病情描述:

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腺肌瘤的区别

医生回答(1)
  • 李萍
    李萍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腺肌瘤在定义、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及对生育影响上存在差异。子宫腺肌症是内膜腺体和间质弥漫侵入子宫肌层,子宫均匀增大,症状为经量多、经期长、痛经进行性加重,超声见肌层回声不均等,治疗结合多因素,对生育影响大;子宫腺肌瘤是异位内膜局限性浸润形成团块,子宫不对称增大,痛经可能更局限,超声可见局限性低回声团块等,治疗依情况而定,对生育影响相对稍小但也有不良妊娠风险。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性病变,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其病理特点是子宫肌层内有异位的内膜腺体及间质,呈弥漫性分布,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一般子宫呈球形增大,前后径增厚明显。

    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为异位内膜腺体及间质局限性浸润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类似肌壁间肌瘤,与周围肌层界限不清,多呈局限性生长,形成子宫肌层内的瘤体。

    二、临床表现差异

    子宫腺肌症:主要症状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痛经多在月经开始时出现,持续整个经期,疼痛程度逐渐加剧。妇科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有压痛,月经期间压痛更明显,多见于有生育史或多次流产史的经产妇,年龄上多见于30岁以上人群。

    子宫腺肌瘤:临床表现与子宫腺肌症相似,但痛经症状可能相对更局限,局部疼痛较明显,子宫呈不对称增大,可在子宫表面触及局限性结节状突起,质地硬,有压痛,也常见于经产妇,年龄分布与子宫腺肌症类似。

    三、影像学表现不同

    超声检查:

    子宫腺肌症: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的小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子宫肌层增厚,前后径增大,内膜线可前移或后移。

    子宫腺肌瘤:超声可见子宫肌层内有局限性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周围有一圈低回声环,类似“晕征”。

    MRI检查:

    子宫腺肌症:MRI上表现为子宫肌层内弥漫性的T2加权像低信号灶,边界模糊。

    子宫腺肌瘤:MRI可见子宫肌层内局限性的T2加权像低信号结节,周围有高信号的假包膜样结构。

    四、治疗方式区别

    子宫腺肌症:治疗需结合患者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或近绝经期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GnRH-a类药物,通过抑制卵巢功能,使异位内膜萎缩,缓解症状;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全切除术等,但手术会影响生育功能。

    子宫腺肌瘤:治疗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若患者症状明显,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选择腺肌瘤切除术,尽量保留子宫功能,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较为适用;若症状较轻,也可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痛经等,但药物治疗效果可能相对子宫腺肌症稍弱,对于近绝经期患者,也可考虑观察随诊。

    五、对生育影响的差异

    子宫腺肌症:由于子宫肌层弥漫性病变,子宫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怀孕几率相对降低,且怀孕后发生流产、早产等风险相对增加,因为子宫肌层的异常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和顺应性,在妊娠过程中可能出现子宫张力异常等情况。

    子宫腺肌瘤:若腺肌瘤为局限性且未破坏子宫内膜及子宫肌层的整体结构过于严重,相对子宫腺肌症对生育的影响稍小,但如果腺肌瘤较大或位置特殊,也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及妊娠过程,同样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具体情况需根据腺肌瘤的大小、位置等综合评估。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