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孩子黄疸怎么办问
刚出生的孩子黄疸怎么办
-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4天消退,早产儿持续久,一般情况好,可通过增加喂养次数、多晒太阳应对;病理性黄疸出现早、程度重、进展快、持续久,有多种原因,可通过光照疗法、换血疗法、治疗基础疾病应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需密切关注和特殊护理,要区分黄疸类型并采取相应措施,关注新生儿一般情况,异常及时就医。
一、生理性黄疸
(一)特点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7-14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症状。这是因为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胆红素产生相对较多,排泄相对较慢。
(二)应对措施
1.增加喂养次数:通过频繁喂养,能促进新生儿排便,从而加快胆红素的排出。例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喂养次数应不少于8-12次,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要保证奶量充足,以促进胆红素经肠道排出。
2.多晒太阳:选择在早晨10点之前或下午4点之后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让新生儿裸露皮肤晒太阳,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一般每次晒太阳10-15分钟,可根据新生儿的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时间,但要避免晒伤。阳光中的蓝光可以促进胆红素的分解和排泄。
二、病理性黄疸
(一)特点
出现时间较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相应日龄、相应胎龄的正常范围;黄疸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常见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感染、胆道闭锁等。
(二)应对措施
1.光照疗法:这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新生儿置于光疗箱中,用单面或双面蓝光照射,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光照过程中要监测胆红素水平,根据情况调整光照时间和强度。
2.换血疗法:当胆红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如足月儿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早产儿体重1500g者>256μmol/L(15mg/dl),体重1200g者>205μmol/L(12mg/dl)时,可能需要进行换血疗法,以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但换血疗法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3.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是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可能需要使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如果是感染导致的,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对于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肝脏功能更不成熟,发生黄疸的风险更高,且黄疸程度可能更重,消退时间更晚。在护理早产儿黄疸时,要更加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早产儿更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光照疗法时要注意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避免对早产儿娇嫩的皮肤和器官造成损伤。喂养方面要保证营养供给,促进胆红素排泄。
(二)低出生体重儿
低出生体重儿的各器官功能发育更不完善,对黄疸的代谢能力更差。在处理黄疸时,要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合理喂养促进排便等。一旦发现黄疸异常,要及时就医,因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严重黄疸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比足月儿更高。
总之,对于刚出生孩子的黄疸,首先要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然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