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屈孕酮与黄体酮的区别是什么问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的区别是什么
-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在药物来源、药代动力学、适应证、不良反应及使用禁忌方面存在不同。地屈孕酮为人工合成孕激素,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约60%,用于多种内源性孕酮不足相关疾病,不良反应较少,已知过敏及严重肝功能障碍者禁用;黄体酮为天然或合成孕激素,肌内注射吸收快,用于先兆流产等,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肝损伤、过敏等禁用。
一、药物来源与化学结构
地屈孕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化学名称为9β,10α-孕烷-4,6-二烯-3,20-二酮,其来源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
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化学结构为孕甾-4-烯-3,20-二酮,也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药用制剂。
二、药代动力学特点
地屈孕酮:口服后吸收迅速,服药后0.5-2小时可达血药浓度峰值,生物利用度约为60%,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半衰期约为5-7小时。
黄体酮:肌内注射后迅速吸收,血药浓度迅速升高,肌内注射10mg后,30分钟血药浓度可达峰值(1mg/L),其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半衰期约为2-3小时。
三、适应证
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育龄期女性因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或不孕等情况均可应用;对于有先兆流产迹象的孕妇,也可使用地屈孕酮进行保胎治疗,但需根据个体的具体病史等情况合理应用。
黄体酮:主要用于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无排卵型功血和无排卵型闭经等。在孕期,对于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孕激素水平偏低的孕妇,可使用黄体酮进行补充;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尤其是因无排卵导致的月经紊乱,可应用黄体酮调节月经周期,但不同年龄和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考虑个体差异,比如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应慎用黄体酮,因为其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
四、不良反应
地屈孕酮: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出血、经期血量的改变、闭经;乳房疼痛、瘙痒、皮肤过敏、荨麻疹、抑郁情绪、头痛、偏头痛、精神紧张;水肿;性欲改变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可能不同,比如年轻女性可能对乳房疼痛等反应相对敏感,但一般这些不良反应大多较轻微,在停药后可逐渐缓解。
黄体酮: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偶有乳房肿胀、长期连续应用可导致月经减少或闭经、肝功能异常等。对于有肝脏病史的患者,使用黄体酮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可能增加,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孕期使用黄体酮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需注意休息等。
五、使用禁忌
地屈孕酮:已知对本品过敏者、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禁用。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地屈孕酮的代谢可能受到影响,所以禁用;对于孕妇,虽然常用于保胎,但也需严格掌握禁忌证,如有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等情况需谨慎使用。
黄体酮:严重肝损伤患者禁用,如急性肝脏疾病或肝功能不良者,因黄体酮在肝脏代谢,会加重肝脏负担;对黄体酮过敏者禁用;阴道不明原因出血者、血栓性静脉炎、血管栓塞性疾病、脑中风或有既往病史者禁用。孕期使用黄体酮时,有血栓病史的孕妇禁用,因为黄体酮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需要根据孕妇的病史等情况严格评估是否可以使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