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动脉瘤是什么原因问
假性动脉瘤是什么原因
-
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与血管损伤、感染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影响有关。血管损伤包括医源性因素(介入操作、外科手术相关)和外伤因素(钝性外伤、锐性外伤);感染因素有局部感染累及血管和血源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会使血管壁弹性、脆性等改变或结构发育异常,增加假性动脉瘤发生风险
一、血管损伤是主要原因
(一)医源性因素
1.介入操作相关:在进行血管介入手术时,如动脉穿刺、血管内导管操作等,可能会损伤血管壁。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导管、导丝等器械在通过血管时,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撕裂、中层损伤,从而为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创造条件。有研究表明,在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概率与操作的复杂程度、血管部位等因素有关,复杂的介入操作会增加血管损伤的风险。
2.外科手术相关:外科手术过程中,如动脉切开、缝合不当等,也可能损伤血管。比如在动脉瘤手术、血管重建手术等操作中,如果血管的缝合不够精确,或者血管壁受到过度牵拉、挤压等,都可能引发血管损伤,进而导致假性动脉瘤。
(二)外伤因素
1.钝性外伤:当肢体受到外力的钝性打击时,如交通事故中的撞击、重物砸压等,可能会使血管受到挤压,导致血管壁破裂,但破裂口未完全被周围组织封闭,血液积聚在血管外形成血肿,随着时间推移,可能演变为假性动脉瘤。例如,下肢受到重物砸压后,股动脉等血管可能受到损伤,进而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潜在风险。
2.锐性外伤:刀刺伤、枪弹伤等锐性外伤直接损伤血管,使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出血管外形成血肿,由于周围组织的限制,血肿与血管破口持续相通,就容易形成假性动脉瘤。比如被刀刺伤颈部血管,可能导致颈总动脉等血管损伤,引发假性动脉瘤。
二、感染因素
(一)局部感染累及血管
当血管周围组织发生感染时,感染可蔓延至血管壁,导致血管壁破坏。例如,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等,感染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的方式侵犯血管,使血管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进而引发假性动脉瘤。有研究发现,局部感染灶中的细菌等病原体可以释放酶类物质,破坏血管壁的结构,降低血管壁的抗损伤能力,增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几率。
(二)血源性感染
某些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病原体可随着血流到达血管部位,引起血管炎,损伤血管壁。细菌等病原体在血管内繁殖,破坏血管内膜和中膜,导致血管壁薄弱,容易形成假性动脉瘤。例如,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体栓子可能脱落并随血流到达外周血管,引起血管感染性损伤,进而诱发假性动脉瘤。
三、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影响
(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壁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血管壁内膜出现粥样斑块,导致血管壁结构破坏,当血管内压力变化时,更容易发生血管破裂。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壁状态不利于血管的稳定,在受到血流冲击等因素时,可能增加血管损伤的风险,进而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相关。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壁的力学性能发生改变,其承受血流冲击的能力下降,使得假性动脉瘤的发生风险升高。
(二)其他基础疾病
如马方综合征等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血管壁结缔组织发育异常,血管壁较薄弱,容易发生扩张、破裂等情况,增加了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可能性。另外,某些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的患者,血管本身的结构存在缺陷,也更容易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时出现血管损伤,引发假性动脉瘤。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