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怎么诊断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怎么诊断

2025年10月17日 15:57:54
病情描述: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怎么诊断

医生回答(1)
  • 邓宏平
    邓宏平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关注年龄、性别、症状表现;体格检查有浅静脉充盈、下肢皮肤、Trendelenburg、Perthes、Pratt试验;影像学检查有超声(二维、多普勒)、静脉造影(顺行造影为金标准)、CTV、MRA等,各有特点及适用情况。

    症状表现:了解患者有无下肢沉重、酸胀、乏力,是否有间歇性跛行,有无下肢水肿,水肿是晨起轻、活动后重,还是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有无皮肤色素沉着、瘙痒、溃疡等表现,这些症状的发生时间、发展过程等。

    体格检查

    浅静脉充盈情况:观察站立位时浅静脉有无明显充盈、曲张,平卧时浅静脉排空情况,若平卧时浅静脉仍不能完全排空,提示深静脉回流可能存在障碍。

    下肢皮肤温度与色泽:检查下肢皮肤温度是否对称,有无皮温降低或升高,皮肤色泽有无异常,如有无色素沉着等,色素沉着多提示病程较长,局部血液循环较差。

    Trendelenburg试验: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压迫大隐静脉,然后让患者站立,10秒内释放止血带,若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则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若在未释放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秒内迅速充盈,则提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Perthes试验:用于检测深静脉是否通畅。患者站立,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嘱患者用力踢腿或做下蹲运动10余次,若出现下肢胀痛加重,浅静脉怒张更明显,则提示深静脉不通畅。

    Pratt试验:检测小腿深静脉瓣膜功能。患者仰卧,抬高下肢,在小腿根部扎止血带,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缠第二根弹力绷带,让患者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缠第二根弹力绷带,若在两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则提示该处有瓣膜功能不全。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二维超声:可观察静脉的形态、内径,有无血栓等情况,能初步判断静脉瓣膜的大致结构。

    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血流频谱来评估瓣膜功能。正常情况下,深静脉血流为向心的单向回流,当瓣膜功能不全时,可检测到反流信号,通过测量反流时间等指标来判断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性好,是常用的筛查手段,尤其适用于下肢浅静脉曲张等初步评估。

    静脉造影

    顺行静脉造影:是诊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金标准”。经足背浅静脉穿刺注入造影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造影剂向近心端回流情况,根据造影剂反流的范围分为5级:0级为无造影剂反流;Ⅰ级为造影剂反流不超过大腿近端;Ⅱ级为反流至膝关节平面;Ⅲ级为反流至小腿远端;Ⅳ级为反流至足部。通过造影可清晰显示深静脉瓣膜的形态、位置及反流情况。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造影剂过敏、静脉损伤等。

    CT静脉造影(CTV)

    利用CT扫描结合静脉造影剂来显示静脉系统。可以多平面重建图像,清晰显示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及瓣膜情况,对于评估深静脉的形态、有无血栓等有一定价值,尤其对于一些复杂病例或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时可考虑使用,但同样为有创性检查,有辐射风险。

    MRI静脉造影(MRA)

    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静脉系统,利用血流的流空效应来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深静脉瓣膜及周围组织情况,对于诊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一定帮助,且无辐射,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患者不适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