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次切和全切的区别在哪里问
子宫次切和全切的区别在哪里
-
子宫次切与全切在手术范围、对内分泌、生殖功能影响、术后并发症风险及适用人群病情考虑上有区别。子宫次切切除子宫体留宫颈,对内分泌影响小、保留部分生殖功能但有宫颈残端病变风险,适用于年轻、宫颈无病变且需切子宫体的良性病患者;全切切除子宫体和宫颈,对内分泌影响稍大、完全丧失生殖功能,阴道顶端有风险且可能增盆底脱垂风险,适用于子宫恶性肿瘤、严重良性病无保留意愿等情况,医生会综合评估选择术式。
一、手术范围
子宫次切:又称为子宫部分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体部,保留子宫颈部的手术方式。
子宫全切:是将子宫体和子宫颈一并切除的手术方式。
二、对内分泌的影响
子宫次切:由于保留了子宫颈,卵巢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受影响较小,对内分泌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相对轻微,卵巢功能衰退时间受影响相对延后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因为子宫颈能分泌一些激素相关物质,对维持内分泌环境有一定作用。
子宫全切:切除了子宫体和宫颈,卵巢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受到的影响相对子宫次切更明显,可能会对内分泌产生一定影响,例如雌激素水平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一般处于人体可代偿的范围内,不过个别人可能会更早出现类似更年期的一些症状,如潮热、盗汗等,这与卵巢血供改变导致激素分泌波动有关。
三、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子宫次切:保留了宫颈,理论上还具备一定的生殖相关功能基础,不过因为子宫体已切除,女性已无法再自然受孕妊娠。但如果卵巢功能正常,理论上在术后身体恢复良好的情况下,不影响正常的内分泌相关的一些生理调节,对于有生育需求但因病情需要行子宫次切的患者来说是相对有利的一方面,至少保留了部分子宫结构相关的潜在可能。
子宫全切:由于子宫体和宫颈均被切除,完全丧失了生殖功能,女性不可能再自然受孕。
四、术后并发症风险
子宫次切:术后有一定的子宫颈残端发生病变的风险,比如宫颈残端癌等,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相关的筛查,如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等。另外,因为保留了宫颈,在术后进行妇科检查等时,操作相对子宫全切会稍有不同,需要注意对宫颈残端的检查等。
子宫全切:术后阴道顶端可能存在愈合不良、感染等风险,不过相对子宫次切来说,不存在宫颈残端相关病变的风险。但子宫全切后盆腔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可能会对盆底功能有一定影响,例如增加盆底脏器脱垂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本身盆底组织弹性差或者有长期腹压增高因素(如慢性咳嗽、便秘等)的女性来说,风险相对更高。
五、适用人群及病情考虑
子宫次切:一般适用于年龄较轻、宫颈无病变、因良性疾病需要切除子宫体的患者,如子宫肌瘤局限于子宫体且患者有保留宫颈意愿等情况。但如果患者宫颈有病变或者怀疑有病变可能,则不适合行子宫次切。
子宫全切:适用于子宫恶性肿瘤、严重的子宫良性疾病且无保留子宫意愿(如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且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等)、宫颈病变较严重无法保留等情况。对于一些绝经后的女性,若符合子宫全切的指征,可能会更多考虑子宫全切,因为绝经后宫颈病变风险相对降低等。对于有盆底功能不良基础或者术后可能存在腹压增高因素的人群,医生会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术式,比如本身有慢性咳嗽病史的患者,可能子宫全切后盆底脏器脱垂风险相对子宫次切要充分评估后再做决定,若选择子宫全切则术后需要更注意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