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如何分型问
急性胰腺炎如何分型
-
急性胰腺炎可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多数预后良好,主要为胰腺水肿,经治疗可较快恢复)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重、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较高,需综合治疗);按病因分为胆源性(由胆道疾病引起,我国常见,需处理胆道疾病)、酒精性(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需戒酒及常规治疗)、高脂血症性(与高脂血症有关,需控制血脂)、特发性(经检查仍不明病因,需长期随访);按病理改变分为水肿型(胰腺水肿,无明显坏死)和出血坏死型(胰腺出血、坏死,病情凶险)。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型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病理表现主要为胰腺水肿,临床常表现为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水肿等改变。一般经过禁食、补液、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疗后可较快恢复。例如,研究显示约80%左右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属于轻症,通过规范的内科保守治疗大多能在1-2周内康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较重,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病理上除了胰腺水肿,还可出现胰腺坏死、出血等。患者常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如出现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或出现局部并发症如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血钙降低、血糖升高、血淀粉酶可先升高后下降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胰腺坏死等严重改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较高,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护以及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包括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例如,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在15%-30%左右,对于老年患者、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病情往往更为复杂,预后相对更差。
2.根据病因分型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如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等。胆道疾病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在我国,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较为常见,约占50%-70%。这类患者往往有胆道系统疾病的相关表现,如右上腹疼痛、黄疸等。治疗上除了针对胰腺炎的常规治疗外,常需要处理胆道疾病,如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出结石等。
酒精性急性胰腺炎: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胰液,引起胰管内压增高,还可导致胰酶激活,损伤胰腺组织;同时,酒精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阻碍胰液排出。多见于长期酗酒的人群,患者常有长期大量饮酒史,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等胰腺炎表现。治疗上需严格戒酒,同时进行胰腺炎常规治疗。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多与高脂血症有关,当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一般大于11.3mmol/L)时,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高脂血症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胰酶激活等有关。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的表现,如皮肤黄色瘤等。对于此类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如使用降脂药物等。
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经过详细检查(包括各种病因筛查手段)仍不能明确病因的急性胰腺炎称为特发性急性胰腺炎。这类患者的病因可能较为隐匿或者与一些尚未明确的因素有关,需要长期随访观察,进一步寻找可能的病因线索。
3.根据病理改变分型
水肿型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胰腺的水肿,胰腺体积增大,质地较软。显微镜下可见胰腺间质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等,但无明显的胰腺坏死等改变;
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出现出血、坏死,胰腺质地变硬;显微镜下可见胰腺组织结构破坏,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胰腺实质的坏死、出血等表现,病情往往较为凶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