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是什么病问
癌性疼痛是什么病
-
癌性疼痛由癌症本身或治疗引起,有肿瘤直接侵犯和治疗相关发生机制,通过疼痛程度、性质及患者一般情况评估,按程度分级治疗,还可采用多模式镇痛,非药物干预包括心理、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来应对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肿瘤直接侵犯相关机制: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如侵犯骨组织时,会破坏骨皮质、刺激骨膜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侵犯神经时,直接压迫或破坏神经结构,导致神经传导异常,产生疼痛。例如肺癌转移至肋骨,可引起胸部及肋骨部位的疼痛。
癌症治疗相关机制
手术相关:手术切口会引起创伤性疼痛,此外,手术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粘连、神经损伤等,也会引发疼痛。比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可能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相关疼痛或切口周围神经痛。
放疗相关:放疗区域的组织可能出现放射性炎症、纤维化等,进而引起疼痛。如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可能出现口腔黏膜放射性炎症导致的疼痛。
化疗相关: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等疼痛症状,如紫杉醇类药物可能导致周围神经毒性相关疼痛。
癌性疼痛的评估
疼痛程度评估:常用数字评分法(NRS),让患者用0-10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此外还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
疼痛性质评估:包括钝痛、锐痛、胀痛、刺痛等不同性质,有助于判断疼痛的来源和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例如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表现为刺痛、放电样痛等。
患者一般情况评估: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饮酒等)以及病史(既往是否有疼痛相关疾病、癌症的类型、分期等)。对于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其合并的基础疾病对疼痛评估和治疗的影响;女性患者在疼痛评估时要考虑生理期等因素对疼痛感知的可能影响。
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根据疼痛程度分级治疗
轻度疼痛(NRS1-3分):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对于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需关注肾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排泄减慢,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中度疼痛(NRS4-6分):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等,但要注意药物的成瘾性等问题,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
重度疼痛(NRS7-10分):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等。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更安全的措施。
多模式镇痛: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以增强镇痛效果,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例如将非甾体类抗炎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等。
癌性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心理干预:对于癌症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加重疼痛感受。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减轻疼痛感知。比如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焦虑情绪,可能会使疼痛有所减轻。
物理治疗:如按摩、理疗等。按摩可以放松肌肉,缓解因肌肉紧张引起的疼痛;理疗(如热敷、冷敷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相关的疼痛。但对于一些有出血倾向、皮肤破损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使用物理治疗。
康复训练:对于癌症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受限等情况,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改善肢体功能,间接减轻因活动受限导致的疼痛相关问题。例如肺癌术后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呼吸相关疼痛等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