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闭角型青光眼比开角型

闭角型青光眼比开角型

2025年10月17日 16:43:47
病情描述:

闭角型青光眼比开角型

医生回答(1)
  • 韩崧
    韩崧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青光眼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发病机制上闭角型因周边虹膜堵塞房角致房水排出受阻,开角型是房角开放但房水流出通道病变致阻力增加;临床表现闭角型急性发作症状明显、慢性较隐匿,开角型早期多无症状、有视野缺损;眼压特点闭角型急性发作突升、慢性波动,开角型多逐渐升高且24小时波动大;治疗闭角型急性需紧急降眼压、慢性早期用激光或手术、晚期抗青光眼手术,开角型首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用激光或手术;预后闭角型及时治预后较好、延误则差,开角型早期规范治可控病情但需长期随访,特殊人群各有特点需关注。

    开角型青光眼:房角始终是开放的,但房水排出通道的小梁网等组织发生病变,导致房水外流阻力增加。其发病机制与小梁网的细胞外基质改变、细胞功能异常等有关,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神经血管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一些患者存在小梁网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异常,影响了房水的正常流出。

    临床表现方面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症状较明显,患者可出现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眼部检查可见角膜水肿、前房浅、房角关闭、瞳孔散大等体征。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相对隐匿,可能仅有轻度眼胀、视物模糊等,容易被忽视,晚期也会出现视力下降等表现。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往往在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被发现,常见症状有视力逐渐下降、视野缺损等。视野缺损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重要特征之一,早期可能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弓形视野缺损、管状视野等。

    眼压特点方面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眼压突然升高,可高达50mmHg以上,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呈波动性升高。

    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多为逐渐升高,早期眼压可在正常范围波动,但24小时眼压波动较大,部分患者眼压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已超过了其自身眼球所能耐受的水平,导致视神经损害。

    治疗方面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需紧急降低眼压,可通过药物(如缩瞳剂、β-受体阻滞剂等)、激光(如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或手术(如小梁切除术等)治疗。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可通过激光或手术解除房角堵塞,控制眼压;晚期则需要进行抗青光眼手术。

    开角型青光眼:治疗主要是降低眼压,药物治疗是首选,常用药物有前列腺素类似物、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激光治疗(如激光小梁成形术)或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等)。

    预后方面

    闭角型青光眼:如果能及时治疗,急性发作期得到控制,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延误治疗,视神经损害严重,预后较差。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如果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如果发现较晚,视神经已经严重受损,视力和视野恢复较困难。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保存视功能,但需要长期甚至终身随访,因为即使眼压得到控制,视神经的损害可能仍然会缓慢进展。如果病情控制不佳,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可能因为症状不典型而容易被误诊,需要特别注意眼部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要密切监测眼压和视野变化。对于儿童,先天性闭角型青光眼需要尽早诊断和手术治疗,以避免影响视力发育;开角型青光眼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也需要及时干预。女性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中可能与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更年期等)要关注眼压变化;男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随访。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