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宝宝抽搐怎么回事问
刚出生的宝宝抽搐怎么回事
-
刚出生的宝宝抽搐常见原因有低钙血症、低血糖、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伴随症状多样,需行血钙、血糖、头颅影像学、脑脊液等检查,紧急处理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就医,护理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特殊人群更易出现抽搐且需加强监测。
一、常见原因
1.低钙血症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若存在维生素D缺乏等情况,容易导致血钙降低。新生儿血钙低于1.75mmol/L时就可能出现抽搐。这是因为钙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血钙降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发抽搐。早产儿、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情况的新生儿更易发生低钙血症。
2.低血糖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能量储备不足,出生后若喂养不及时等易发生低血糖。当血糖低于2.2mmol/L时,可能出现抽搐等症状。因为脑部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低血糖会影响脑部正常功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而抽搐。
3.缺氧缺血性脑病
胎儿在宫内缺氧、分娩过程中窒息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母亲分娩时产程过长、胎盘功能异常等,会使宝宝脑部缺氧缺血,引起脑组织水肿、出血等病变,进而出现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4.颅内出血
产伤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比如胎头过大、胎位不正等导致分娩时头部受到过度挤压;另外,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也可能引起颅内出血。颅内出血会刺激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出现抽搐表现。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刚出生的宝宝免疫系统不完善,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如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侵犯脑膜及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颅内压增高、神经细胞功能异常,从而出现抽搐。
二、伴随症状及相关检查
1.伴随症状
如果抽搐伴有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要考虑可能存在缺氧相关情况,如缺氧缺血性脑病、肺部疾病等;若抽搐时伴有前囟隆起,需警惕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情况;若伴有拒奶、体温异常(体温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感染等问题。
2.相关检查
血钙、血磷、血糖检测:通过测定血钙水平可明确是否存在低钙血症,血糖检测能判断是否有低血糖。
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超声、头颅CT或MRI等,有助于了解颅内结构情况,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病变。
脑脊液检查:对于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宝宝,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可明确是否有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等。
三、紧急处理及护理
1.紧急处理
首先要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将宝宝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同时,要立即就医,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暖等。
2.护理要点
对于抽搐的宝宝,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如果是低钙血症引起的抽搐,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但要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对于有颅内出血等情况的宝宝,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如保持头部适当体位等。
四、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1.早产儿
早产儿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发生抽搐的风险相对更高。其发生低钙血症、低血糖等的概率较足月儿高,在护理和观察上要更加细致,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如血糖、血钙等,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2.小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能量储备差,更容易出现低血糖,需要加强喂养监测,必要时进行血糖监测,一旦发现低血糖要及时处理,以避免抽搐等不良后果。
刚出生的宝宝抽搐是比较危急的情况,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抽搐,应立即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并尽快送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