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化疗后出现发烧是什么原因

化疗后出现发烧是什么原因

2025年10月17日 19:59:40
病情描述:

化疗后出现发烧是什么原因

医生回答(1)
  • 郑爱民
    郑爱民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向他提问

    化疗后发烧常见原因有:骨髓抑制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易引发感染性发热,老年、有不良生活方式或免疫缺陷等病史者风险更高;肿瘤性发热因肿瘤细胞释放致热物质或坏死吸收,老年肿瘤患者表现可能不典型,肿瘤负荷大等既往有肿瘤病史者易出现;药物热由化疗药物致过敏或免疫反应,儿童、老年及有药物过敏史者易发生;感染性发热可因身体虚弱等致其他部位感染,长期卧床、不注意口腔卫生等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疾病病史者风险高。

    机制: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得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抵御感染的重要细胞,其数量减少会使机体抵御细菌等病原体入侵的能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从而导致发烧。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中,约有50%-70%的发热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继发感染引起的。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本身骨髓造血功能相对较弱,化疗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感染性发热的风险更高。儿童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相对较快,但如果是高强度化疗,也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化疗后这类患者发生感染性发热的概率可能高于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

    病史因素:既往有免疫缺陷病史、慢性感染病史等患者,化疗后更易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引发感染性发热。

    肿瘤性发热

    机制:肿瘤细胞本身可以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内源性致热物质,或者肿瘤组织坏死被机体吸收后引起发热。肿瘤性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体温通常在37.5℃-38.5℃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更高。研究发现,约有10%-20%的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会出现肿瘤性发热。

    年龄因素:老年肿瘤患者可能由于机体对发热的反应性不如年轻人,肿瘤性发热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儿童肿瘤患者肿瘤性发热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发生的可能。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与肿瘤性发热本身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机体整体状况,可能间接影响对肿瘤性发热的判断和处理。

    病史因素:既往有肿瘤病史、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化疗后更易出现肿瘤性发热。

    药物热

    机制: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引起机体的过敏或免疫反应,导致发热。药物热一般在用药后几天内出现,体温可高可低,停药后体温往往会逐渐下降。例如,一些抗生素类化疗药物、靶向化疗药物等都有可能引起药物热。

    年龄因素:儿童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儿童药物热的表现和处理需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更容易发生药物热。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药物热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在化疗时需要特别告知医生,以避免使用易引起药物热的药物。

    病史因素: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化疗后发生药物热的风险较高。

    感染性发热(其他部位感染)

    机制:除了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的感染外,化疗后患者由于身体虚弱、长期住院等原因,还可能发生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口腔感染等。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可能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引起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行动不便,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儿童患者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等,也可能发生口腔感染等。

    生活方式:长期卧床、不注意口腔卫生、留置导尿管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因素都可能增加感染性发热的风险。

    病史因素:既往有肺部疾病病史、泌尿系统疾病病史等患者,化疗后发生相应部位感染性发热的风险较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