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方法

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方法

2025年10月20日 19:38:16
病情描述:

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方法

医生回答(1)
  • 李宏
    李宏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特殊人群要耐心指导示范;选择非感染部位且易于护理的血管置管,不同人群有不同置管部位选择要求;置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根据人群特点调整操作细节;维护导管时做好穿刺点和连接部位护理,不同年龄人群护理有差异;妥善固定导管,根据患者活动调整,儿童需牢固舒适固定;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

    导管置管部位的选择

    尽量选择非感染部位且易于护理的血管进行导管置管,如成人优先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时要谨慎评估,儿童则优先选择外周静脉,若必须中心静脉置管,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血管的解剖结构和感染风险不同,合理选择置管部位能从源头上降低感染几率。

    导管置管操作的无菌原则

    置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铺无菌洞巾。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污染,所有接触导管的物品都必须是无菌的。在为不同人群置管时,要根据其特点调整操作细节,例如儿童皮肤娇嫩,操作时更要轻柔且严格把控无菌环境。

    导管的维护

    穿刺点护理:定期观察导管穿刺点情况,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如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一般透明敷料可每7天更换一次,纱布敷料则需每2天更换一次,但如果出现污染、潮湿等情况应立即更换。不同年龄人群皮肤状况不同,儿童皮肤更敏感,更换敷料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导管连接部位护理: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紧密,防止细菌侵入。定期检查导管连接口有无松动、污染等情况,对于长期带管的患者,更要加强这方面的观察和护理。

    导管的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扭曲、受压、移位,防止因导管位置异常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根据患者的活动情况调整固定方式,儿童好动,需要选择更加牢固且舒适的固定方法,防止导管意外脱出或移位。

    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

    当导管不再需要时,应尽早拔除。长期留置导管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应评估导管的必要性,及时拔除无用的导管,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风险。例如儿童短期使用导管后,若已完成治疗,应尽快拔除导管,减少感染隐患。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