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问
什么是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临床有发热伴手、足、口腔斑丘疹疱疹等典型症状少数有神经系统等重症表现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5岁以下儿童等为高危人群预防需个人卫生教育、避免接触人群密集处、接种EV71型疫苗及对患儿物品消毒。
一、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临床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二、病原学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其中EV71型所致重症病例的比例相对较高,该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常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可将其灭活。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多数患儿起病急,先出现发热,随后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病程一般为1~2周,预后良好。
2.重症表现:少数患儿(尤其是EV71型感染)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重症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需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
四、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可通过接触患儿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物品而感染。
2.呼吸道飞沫传播:患儿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他人吸入后可引起感染。
五、高危人群及易患因素
5岁以下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手足口病;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造成疾病传播;患儿家庭成员中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者也属于易感人群。
六、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通风换气。
2.避免接触: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若接触患儿后,需及时清洁双手并更换衣物。
3.疫苗接种:EV71型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5岁儿童按程序接种疫苗。
4.消毒隔离:对患儿使用过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患儿的衣物、玩具等可采用暴晒、煮沸或含氯消毒剂浸泡等方式消毒。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