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发热和发烧的区别

发热和发烧的区别

2025年10月20日 13:01:35
病情描述:

发热和发烧的区别

医生回答(1)
  • 何婉儿
    何婉儿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发热和发烧是同一概念,指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有差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可致体温升高,出现发热时要明确病因,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发热患者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进行处理。

    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一般为36.3~37.2℃,直肠温度稍高,约36.5~37.7℃,腋窝温度相对较低,通常在36~37℃。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对体温有一定影响,比如儿童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体温可能比成人略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期体温会略有升高;剧烈运动、进食、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体温也可能出现短暂升高,这是因为这些因素会使身体的产热增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本身就高,其体温可能相对偏高,且疾病状态下体温的波动可能更复杂。

    体温升高的常见原因

    从医学角度看,体温升高主要是由于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失衡导致。感染是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如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引起肺炎可导致发热)、病毒感染(流感病毒引起流感会引发发热症状)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等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出现发热。非感染性因素也可引起发热,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发热;还有一些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大面积烧伤时,坏死的组织被吸收会引起发热。

    发热的处理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当出现发热时,首先要明确病因。对于儿童发热,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且儿童对发热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要特别关注。一般来说,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适当减少衣物、多喝温水等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是高热(腋窝温度≥38.5℃),需要谨慎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对于老年人发热,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的负担,所以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就医,查找发热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发热患者,如患有心脏病的发热患者,要警惕发热引起心率加快等情况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应及时评估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