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17岁以上的患者出现细菌感染并发热是怎么回事

17岁以上的患者出现细菌感染并发热是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20日 14:12:41
病情描述:

17岁以上的患者出现细菌感染并发热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张铁梅
    张铁梅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向他提问

    细菌感染致热是外源性致热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发,常见呼吸道等部位感染有对应表现,诊断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治疗分抗感染及对症退热,特殊人群伴基础疾病需密切监测调整方案且注意药物对基础疾病影响。

    一、细菌感染致发热的机制

    细菌侵入人体后,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等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引发发热。

    二、常见细菌感染类型及表现

    (一)呼吸道细菌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肺炎,患者多有咳嗽、咳痰(可为脓性痰)、胸痛,伴不同程度发热,体温可呈高热或低热,部分患者可伴有寒战。

    (二)泌尿系统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引发的肾盂肾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征),同时伴有发热,体温可波动于38℃~39℃及以上,部分患者有腰痛。

    (三)皮肤软组织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导致的蜂窝织炎,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病变部位皮温升高,同时可伴有全身发热症状,体温可因感染程度而异。

    三、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结合上述不同部位细菌感染的典型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多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可明显升高。

    2.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血培养、尿培养等,可明确病原菌种类,为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原则

    (一)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泌尿系统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等抗生素。

    (二)对症处理发热

    非药物干预包括适当多饮水以促进代谢,保持室内通风等。当体温超过38.5℃且患者有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退热措施,但需注意避免不恰当用药。对于17岁以上患者,用药时需关注药物禁忌等情况,若有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需谨慎选择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若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等),细菌感染可能更易加重,需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此类人群在抗感染及退热治疗中需格外关注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以促进感染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