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软骨病有什么症状问
小儿软骨病有什么症状
-
小儿软骨病由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发育,有骨骼系统症状如头部颅骨软化等、胸部串珠等、四肢手/足镯等,还有其他系统症状如神经精神症状、运动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家长需密切观察,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让小儿多晒太阳、合理添加相关食物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头部表现:多见于6月龄以内婴儿,特别是3-6月龄婴儿,会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后部,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8-9月龄以上婴儿,头颅变成“方盒样”,即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严重时呈马鞍状或十字状头型;前囟闭合延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出牙延迟,可迟至10个月甚至3岁才出牙,且牙质差,易患龋齿。
胸部表现:1岁左右的小儿,胸部骨骼可出现改变,如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形成串珠状,称为佝偻病串珠;肋骨软化,受膈肌牵拉,其附着处的肋骨内陷,形成肋膈沟(郝氏沟);胸骨突出,形成鸡胸或漏斗胸,影响呼吸功能。
四肢表现: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为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开始站立和行走后,双下肢因负重可发生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学走路较早的小儿,“O”形腿常见,而1岁以后行走增多的小儿则多见“X”形腿。
其他系统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多见于6月龄以内婴儿,特别是3-6月龄婴儿,常表现为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并且出汗多,与室温无关,尤其是头部出汗多,刺激头皮而使小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运动发育迟缓:由于骨骼病变以及肌肉无力等原因,小儿的运动发育会落后于同龄儿童,如坐、站、走等大运动的发育均可能延迟。例如,正常小儿6个月能坐,8个月会爬,1岁左右能走,但患有软骨病的小儿可能到相应月龄还不能达到这些运动发育指标。
免疫力低下:小儿软骨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小儿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等,因为骨骼病变以及全身营养代谢等方面的异常,使得小儿的抵抗力下降。
小儿软骨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小儿软骨病的症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尤其是婴幼儿时期,一旦发现小儿有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小儿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密度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小儿多晒太阳,合理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等,以促进小儿骨骼的健康发育。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