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脱肛的症状与治疗方法问
宝宝脱肛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
宝宝脱肛的症状初期是排便时肛门有直径1-3厘米的红色肿物脱出可自行缩回,加重时肿物增大需手托回甚至腹压增加时脱出,黏膜不能回纳会充血水肿等;治疗有非手术的一般治疗(改善排便习惯、饮食等)和盆底肌锻炼,严重时手术;特殊人群要关注年龄因素、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定期复诊。
初期表现:在排便时可见有红色肿物自肛门脱出,肿物较小,直径多在1-3厘米左右,便后可自行缩回。患儿可能会有排便不尽感,偶尔会出现哭闹不安,因为排便时脱出的异物会让宝宝感觉不适。
加重时表现:随着病情加重,脱出的肿物会逐渐增大,排便后不能自行缩回,需要用手托回,甚至在咳嗽、哭闹、走路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也可脱出。脱出的黏膜如果不能及时回纳,会发生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情况,此时宝宝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加剧,还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宝宝脱肛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对于婴幼儿直肠脱垂,多可自愈,主要是通过改善排便习惯等方式。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缩短排便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以内,避免排便时久坐用力。饮食上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等,如苹果、香蕉、菠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同时,要避免腹泻,因为频繁腹泻也可能诱发脱肛。
盆底肌锻炼:适用于能配合的较大儿童,通过指导宝宝进行盆底肌收缩锻炼,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有助于改善直肠脱垂的情况。可以让宝宝每天进行多次盆底肌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手术治疗:如果宝宝直肠脱垂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根据宝宝的具体病情而定,如直肠悬吊固定术等,但手术对于宝宝来说创伤相对较大,需要谨慎评估。
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年龄因素:婴幼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直肠脱垂有一定的自愈可能性,所以在婴幼儿时期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随着宝宝年龄增长,要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较大儿童,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脱肛可能会对宝宝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自卑等情绪,家长要给予心理疏导。
生活方式:保证宝宝有规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避免长时间蹲坐排便,改变不良的排便姿势。
病史相关:如果宝宝有既往的腹泻、便秘病史,要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因为这些病史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脱肛。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带宝宝复诊,观察病情的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