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睡眠时间每天应睡多久问
科学的睡眠时间每天应睡多久
-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科学睡眠时间,婴儿期不同阶段时长各异,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人、老年人各有相应睡眠时长要求,孕妇需保证时长并营造舒适环境避免不良睡姿,有睡眠障碍病史者优先非药物调节,儿童要营造适宜睡眠环境避免睡前过度刺激,老年人注意防跌倒维持规律作息且白天可适当轻度活动以提升夜间睡眠质量。
一、不同年龄段科学睡眠时间
1.婴儿期(0-3个月):每天应睡14-17小时,充足睡眠是其大脑和身体发育的重要保障,多项儿童睡眠健康研究指出,此阶段睡眠不足可能影响神经突触连接的正常形成。
2.婴儿期(4-11个月):每天睡12-15小时,该时长有助于婴儿新陈代谢的有序进行及身体机能的完善,相关纵向研究显示符合此睡眠时长的婴儿在运动发育等方面更具优势。
3.幼儿期(1-2岁):每天睡11-14小时,睡眠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情绪调节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临床观察发现睡眠达标幼儿在注意力集中程度上表现更佳。
4.儿童期(3-5岁):每天睡10-13小时,研究表明此睡眠时长能促进儿童大脑海马体的记忆巩固功能,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5.青少年期(6-17岁):每天需睡8-10小时,青春期身体快速生长伴随激素水平变化,充足睡眠可保障生长激素正常分泌,同时对情绪稳定、学业表现有积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睡眠不足青少年抑郁风险相对升高。
6.成年人(18-64岁):建议每天睡7-9小时,大规模队列研究发现,睡眠时长在此区间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生风险较低,能维持良好的生理机能和认知状态。
7.老年人(65岁及以上):每天睡7-8小时,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合适睡眠时长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认知衰退风险,且能减少夜间跌倒等意外发生的可能性,相关老年医学研究支持此睡眠时长范围。
二、特殊人群睡眠注意事项
孕妇:孕期睡眠需求增加,一般需保证7-9小时,因孕期身体负担加重,充足睡眠可缓解身体疲劳,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建议营造舒适睡眠环境,避免仰卧等不良睡姿。
有睡眠障碍病史者:需优先通过改善睡眠环境(如保持卧室安静、温度适宜)、建立规律作息等非药物方式调节睡眠,若需干预应遵循专业医生指导,避免自行滥用助眠手段。
儿童:睡眠时应营造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环境,避免睡前1小时内接触电子屏幕等过度刺激因素,保证睡眠环境有利于儿童深度睡眠的进入,促进身体和大脑发育。
老年人:睡眠中需特别注意防跌倒,可将卧室光线调至柔和,保持床铺稳定,避免夜间频繁起夜导致身体失衡,同时维持规律作息,白天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以促进夜间睡眠质量提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