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真菌引起发热

真菌引起发热

2025年10月20日 11:40:02
病情描述:

真菌引起发热

医生回答(1)
  • 何婉儿
    何婉儿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真菌引起发热是由真菌感染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出现体温升高的病理状态,常见念珠菌属(如白念珠菌)、曲霉菌属(如烟曲霉),发热多持续或反复伴相应伴随症状,病原学检查包括真菌涂片和培养,影像学对肺部真菌感染者有价值,治疗主要用抗真菌药物,儿童需谨慎非药物干预避不当用药,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真菌引起发热的定义

    由真菌感染导致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进而出现体温升高的病理状态即为真菌引起发热,其是真菌感染过程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二、常见引起发热的真菌类型

    1.念珠菌属: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可引起血流感染等,进而导致发热,常发生于免疫抑制患者,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有严重基础疾病者。

    2.曲霉菌属:烟曲霉等曲霉菌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侵入人体,引起侵袭性曲霉病,患者多有发热表现,常见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等。

    三、临床表现特点

    1.发热特征:多为持续或反复发热,体温可波动于38℃以上,部分患者可伴有畏寒、寒战。不同真菌感染引起发热的热型无特异性,可为稽留热、弛张热等。

    2.伴随症状:根据感染部位不同有相应表现,如肺部曲霉菌感染时可伴有咳嗽、咳痰,严重者可出现咯血;念珠菌血流感染时可能出现皮肤黏膜损害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

    真菌涂片:对感染部位的分泌物、组织等进行涂片镜检,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初步提示真菌感染,但阳性率有限。

    真菌培养:通过对血液、分泌物、组织等标本进行培养,可明确真菌种类,是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培养出相应致病真菌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真菌引起发热。

    2.影像学检查:如胸部影像学检查对于肺部真菌感染者有重要价值,曲霉菌感染肺部常表现为肺部浸润影、结节影等;念珠菌血流感染合并肺部感染时也可通过胸部CT等发现相应肺部病变。

    五、治疗原则

    主要是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不同致病真菌选择相应抗真菌药物,如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等,曲霉菌感染可选用伏立康唑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生真菌引起发热时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不适,如适当物理降温等。避免盲目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抗真菌药物,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与成人有差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且免疫力低下,发生真菌引起发热时,需关注其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需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避免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过大的药物,同时密切监测体温及感染相关指标变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