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问
什么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由肺内外严重疾病致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引发,具肺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病理特征,肺内因素有肺炎等,肺外因素包括严重创伤等,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等,诊断依急性起病等要点,治疗含原发病处理、呼吸支持用肺保护性策略、液体管理用限制性策略,儿童、老年、妊娠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各种肺内和肺外严重疾病引发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进而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其病理生理特征为肺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水肿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破坏,致使肺顺应性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
病因
肺内因素
包括肺炎(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误吸胃内容物、肺挫伤、吸入有毒气体(如氯气、氮氧化物等)等,这些因素直接损伤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引发炎症反应及肺损伤。
肺外因素
常见于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休克、脓毒症、大量输血等,机体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波及肺部,诱导肺部炎症介质释放,导致肺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
患者多在原发病起病后1~3天内出现呼吸急促,频率常>30次/分钟,伴有口唇、指甲发绀,进行性呼吸困难,且常规吸氧无法缓解。病情进展中可出现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湿啰音等表现。
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以下要点:①急性起病;②氧合指数(PaO/FiO)≤300mmHg(无论呼气末正压水平),且排除左心衰竭等导致的肺水肿;③胸部影像学显示双肺浸润影;④呼吸衰竭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过载解释。
治疗原则
原发病治疗
积极处理引发ARDS的原发病,如控制感染(针对肺炎等感染性病因合理使用抗生素)、纠正休克等。
呼吸支持
早期可尝试无创通气,若病情无改善或恶化则需及时行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如小潮气量(4~8ml/kg理想体重)、适当呼气末正压(PEEP)等,以避免进一步肺损伤。
液体管理
实施限制性液体策略,维持液体负平衡,即每日入量少于出量约500ml左右,通过调整液体入量和使用利尿剂等维持体液平衡,减轻肺水肿。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监测呼吸、氧合等指标,机械通气时严格按照儿童生理特点调整参数,避免因通气不当造成肺损伤,且儿童患者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呼吸功能的药物。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其心、肺等多器官功能状态,调整机械通气参数时要兼顾循环功能,液体管理需更精准,避免因液体过多加重心脏负担或因液体不足导致组织灌注不足。
妊娠女性
ARDS合并妊娠时,治疗需权衡母婴双方情况,呼吸支持时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通气方式和药物,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原发病治疗要兼顾妊娠周期对药物的限制等因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