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宝宝耳朵上有小疙瘩怎么回事

宝宝耳朵上有小疙瘩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20日 12:58:41
病情描述:

宝宝耳朵上有小疙瘩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薄涛
    薄涛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向他提问

    耳朵上的小疙瘩可能由多种情况引起,包括表皮样囊肿(胚胎发育时异位上皮细胞致,小疙瘩单发、光滑、边界清、生长慢,耳郭多见,小且无症状可观察,大或不适可手术)、粟丘疹(与皮肤外伤等有关,新生儿常见,小疙瘩白色或黄白、无不适,新生儿多可自行消退,大或影响外观可挑破挤出内容物)、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致,圆形、边界清、与皮肤粘连,未感染可择期手术,已感染先控感染再手术)、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致,半球形小疙瘩、中央脐凹、可单个或多个,医生可挤出、冷冻或激光治疗),新生儿和婴幼儿有特殊护理及观察要求。

    一、表皮样囊肿

    成因:多因胚胎发育时期异位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来,属于先天性疾病。

    表现:通常为单发的小疙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一般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多见于耳郭部位,触摸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应对:若囊肿较小且无不适,可暂时观察;若逐渐增大或出现不适,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相对简单,预后较好。

    二、粟丘疹

    成因:可能与皮肤外伤、皮脂腺分泌等有关,新生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也较常见,是由于皮肤表面的微小伤口在修复过程中形成的。

    表现:为白色或黄白色的小疙瘩,直径1-2毫米左右,表面光滑,顶尖圆,上覆极薄表皮,挤压可挤出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一般无疼痛或瘙痒等不适症状。

    应对:对于新生儿的粟丘疹,多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对于较大或影响外观的粟丘疹,可由医生用消毒针挑破表皮,挤出内容物。

    三、皮脂腺囊肿

    成因:因耳郭部位的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淤积而形成囊肿。

    表现:囊肿呈圆形,边界清晰,与皮肤粘连,表面光滑,中等硬度,无波动感。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表现。

    应对:未感染时可择期手术切除;若已感染,需先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四、传染性软疣

    成因: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在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场所间接传染。

    表现:典型表现为半球形的小疙瘩,直径2-5毫米左右,中央有脐凹,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逐渐变软。可单个或多个出现。

    应对:医生会用镊子将软疣小体挤出,然后涂以碘酊等进行消毒;也可采用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

    特殊人群提示

    新生儿:新生儿耳朵上出现小疙瘩时,家长要注意观察疙瘩的变化情况,如大小、颜色、是否有红肿等。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护理时要避免摩擦刺激小疙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发现疙瘩有异常变化,如迅速增大等,应及时就医。

    婴幼儿:婴幼儿的皮肤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可能的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小疙瘩更要关注。家长要注意给婴幼儿勤剪指甲,防止搔抓导致小疙瘩破损感染。如果考虑是传染性软疣等具有传染性的情况,要注意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