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血清白蛋白偏低怎么回事

血清白蛋白偏低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20日 16:40:14
病情描述:

血清白蛋白偏低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何婉儿
    何婉儿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血清白蛋白偏低的相关因素有肝脏疾病致合成功能下降、营养不良致原料缺乏;肾病综合征等致丢失过多;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致消耗增加;肝硬化门脉高压致分布异常;儿童存营养不良或基础病易出现,老年人因合成减退及伴基础病易发生,孕妇因营养需求增或并发症可能致偏低,基础病患者需关注原发病对其代谢的影响并分别考量对应情况。

    一、生成不足相关因素

    1.肝脏疾病影响:肝脏是合成血清白蛋白的主要场所,当发生肝硬化、重症肝炎等肝脏疾病时,肝细胞受损,白蛋白合成功能显著下降。例如,肝硬化患者因肝组织广泛纤维化,正常肝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白蛋白合成能力降低,进而出现血清白蛋白偏低。

    2.营养不良因素: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可致白蛋白生成原料缺乏。如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极低,或患有胃肠道疾病(如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影响蛋白质吸收,均会使体内白蛋白合成减少,引发血清白蛋白偏低。

    二、丢失过多相关原因

    1.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异常增高,大量白蛋白从尿液中丢失。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白蛋白滤过增加且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尿中白蛋白排泄增多,血液中白蛋白浓度下降。

    2.大面积创伤或烧伤:大面积烧伤或创伤时,大量血浆渗出,其中含有的白蛋白随之丢失。例如,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渗出大量含有白蛋白的血浆,使体内白蛋白水平降低。

    三、消耗增加相关情形

    1.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白蛋白作为机体重要的蛋白质成分被大量消耗。如恶性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包括白蛋白,从而导致血清白蛋白偏低。

    2.慢性炎症状态:长期慢性炎症反应会使机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加速白蛋白的分解代谢,造成白蛋白消耗增加,进而引起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

    四、分布异常相关情况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导致白蛋白分布异常。此时,原本存在于血液中的白蛋白大量转移至腹腔,血液中白蛋白浓度降低。

    五、不同人群的特殊考量

    儿童:若存在营养不良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肝病),更易出现血清白蛋白偏低。需保证儿童合理的营养摄入,尤其是蛋白质的充足供给,同时关注是否有影响蛋白质吸收的消化道疾病。

    老年人:肝脏合成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且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肝病、肾病等),更易发生血清白蛋白偏低。应定期监测白蛋白水平,注意营养支持,必要时评估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

    孕妇:孕期对营养需求增加,若营养摄入不足或存在妊娠相关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可能导致血清白蛋白偏低。需合理调整饮食,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基础疾病患者:患有肾病、肝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密切关注原发病对白蛋白代谢的影响,积极治疗原发病,以维持白蛋白水平稳定。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