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

2025年10月20日 19:07:56
病情描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

医生回答(1)
  • 江文辉
    江文辉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三种途径,飞沫传播是患者咳嗽等产生的飞沫在1米内沉降,人群密集等易致其传播,需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防护;接触传播包括直接和间接接触,儿童等易接触污染物体表面,要勤洗手、不摸眼口鼻、定期消毒物品防护;气溶胶传播在特定环境如医疗机构操作等会产生可长时间悬浮的气溶胶致感染,一般生活环境风险低,特定高风险环境及通风不良密集环境需注意,高风险医疗环境严格防护,一般环境保持通风防护。

    一、飞沫传播

    具体机制: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较大,一般在1米范围内会沉降到物体表面或落地。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飞沫传播都是重要途径,例如儿童与成人密切接触时,若成人有相关症状,呼出的飞沫就可能导致儿童感染。生活方式方面,人群聚集的场所如密闭的办公室、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等,会增加飞沫传播的风险,因为人员密集使得飞沫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延长且更容易被他人吸入。有基础病史的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可能相对较低,一旦接触到含有病毒的飞沫,感染风险可能更高。

    防护要点:佩戴有效的口罩可以阻挡大部分飞沫,如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等。在人群密集场所尽量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

    二、接触传播

    具体机制: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是指与患者直接的身体接触,比如握手等;间接接触是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感染。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好动,可能更容易接触到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比如触摸公共设施后未及时洗手就接触自己的脸部等。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一些需要接触公共物品较多的场景中需格外注意。生活方式上,经常外出且接触公共环境较多的人群接触传播风险较高。有基础病史者接触被污染物品后,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更复杂。

    防护要点:勤洗手是关键,使用肥皂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如掌心相对揉搓、手指交叉揉搓等至少20秒。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定期进行消毒,如用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消毒。

    三、气溶胶传播

    具体机制: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比如医疗机构的某些操作过程中(如气管插管等),可能会产生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气溶胶颗粒较小,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距离传染源较远的人也可能通过吸入气溶胶而感染。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一般生活环境中气溶胶传播风险相对较低,但在特定的高风险环境中需注意。生活方式上,在通风不良且人员密集的环境中,气溶胶传播风险会增加。有基础病史者处于此类环境时感染风险更高。

    防护要点:在一些高风险的医疗操作环境中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医护人员佩戴防护面罩等。对于一般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如开窗通风等可以降低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