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呼吸暂停是怎么回事

呼吸暂停是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20日 11:40:02
病情描述:

呼吸暂停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李云程
    李云程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呼吸暂停是呼吸运动暂时停止的现象,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等类型,对新生儿和成年人有不同危害,可通过多导睡眠图监测等诊断,新生儿需加强护理等预防干预,成年人可通过控制体重等预防,中重度患者可能需用CPAP治疗,需重视呼吸暂停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预后。

    分类及常见类型

    中枢性呼吸暂停: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例如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时可能出现中枢性呼吸暂停,一些脑部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影响呼吸中枢时也可导致中枢性呼吸暂停。其发生机制是呼吸中枢对呼吸肌的调控出现问题,使得呼吸肌不能正常收缩来完成呼吸动作。

    阻塞性呼吸暂停:多是由于上气道阻塞导致,常见于肥胖人群,肥胖者颈部脂肪堆积,容易引起咽部气道狭窄;睡眠时咽部肌肉松弛,更易发生阻塞;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的儿童也是阻塞性呼吸暂停的高发人群,因为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堵塞了上气道。其原理是上气道的通畅性受到影响,气体无法顺利通过气道进入肺部。

    危害

    对新生儿的影响:新生儿中枢性呼吸暂停若频繁发生,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影响各器官的血氧供应,长期如此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如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如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对成年人的影响:长期的阻塞性呼吸暂停会使患者夜间反复缺氧,白天容易出现嗜睡、乏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长期缺氧还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诊断方法

    多导睡眠图监测:这是诊断呼吸暂停的金标准。通过在患者睡眠时监测脑电图、眼电图、肌电图、呼吸气流、血氧饱和度等多项指标,能够准确判断呼吸暂停的类型、频率、持续时间等情况。例如,监测到呼吸气流停止的时间超过10秒,同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即可明确诊断为呼吸暂停。

    临床症状观察: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睡眠情况,如是否有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发生频率等,结合患者的体型、病史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预防与干预

    对于新生儿:要加强护理,保持正确的体位,如侧卧位可能有助于减少阻塞性呼吸暂停的发生;对于早产儿等高危新生儿,需密切监测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等干预措施。

    对于成年人:控制体重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改变睡眠姿势,尽量采取侧卧位睡眠;积极治疗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上气道相关疾病。如果已经诊断为呼吸暂停综合征,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通过佩戴呼吸机,在睡眠时提供一定压力的气体,保持上气道通畅。

    总之,呼吸暂停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呼吸异常情况,不同人群的呼吸暂停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准确诊断和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