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急性骨髓炎的外科治疗指征与技术

急性骨髓炎的外科治疗指征与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21:00:40
病情描述:

急性骨髓炎的外科治疗指征与技术

医生回答(1)
  • 赵甲军
    赵甲军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急性骨髓炎外科治疗指征包括出现骨脓肿或死骨形成、有明显骨膜下脓肿形成、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外科治疗技术有引流术(包括穿刺引流和切开引流)和病灶清除术(适用于有死骨或骨脓肿情况,术后需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并继续用抗生素),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有不同考虑,儿童患者需更精细操作和护理。

    一、急性骨髓炎的外科治疗指征

    1.出现骨脓肿或死骨形成:当影像学检查发现明确的骨脓肿,或存在死骨时,通常需要外科干预。死骨的存在会阻碍感染的控制,因为死骨周围容易成为细菌藏匿的场所,持续引发炎症反应,此时通过手术清除死骨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特性,死骨的存在对骨骼发育的影响更需及时处理,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功能。

    2.有明显的骨膜下脓肿形成:骨膜下脓肿会导致局部压力急剧升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骨的血液供应,进而加重骨质破坏。对于成人和儿童患者,骨膜下脓肿的处理原则相似,但儿童的骨膜相对较薄,脓肿形成后更易扩散,需更早进行外科干预以防止对骨骼生长等产生不良影响。

    3.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经过合理、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后,感染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如体温持续不降、局部炎症表现加剧等情况时,提示需要外科手术来引流感染病灶,去除细菌滋生的环境,常见于一些耐药菌感染或细菌毒力较强的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更应及时考虑外科治疗,以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二、急性骨髓炎的外科治疗技术

    1.引流术

    穿刺引流:对于一些较表浅的脓肿,可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通过穿刺针到达脓肿部位,将脓液抽出,缓解局部压力。在儿童患者中,由于骨骼和周围组织相对较嫩,穿刺时需更加精准,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等组织。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二次感染。

    切开引流:当脓肿范围较大或穿刺引流效果不佳时,需进行切开引流。切开皮肤和软组织,进入脓肿腔,充分引流脓液。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切口的选择和操作深度需根据具体病情和解剖结构来确定。例如儿童的肢体部位手术,切口选择要考虑对肢体功能和外观的影响,尽量选择隐蔽且不影响生长发育的部位。

    2.病灶清除术

    适用于有死骨或骨脓肿的情况:通过手术清除死骨和病变的骨质及炎性组织。在清除过程中,要尽量彻底地去除感染病灶,但需注意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对于儿童患者,在清除病灶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过度切除骨质影响骨骼的生长和重建。可以采用骨凿、骨钻等器械进行操作,准确地将死骨等病变组织去除。

    术后处理:病灶清除术后需要放置引流管进行持续引流,以排出残留的渗液和防止积脓。对于儿童患者,引流管的护理要更加精细,防止引流管堵塞或脱出,同时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根据引流情况调整引流时间。术后还需要继续应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确保感染得到控制。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