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孩睡觉时抽搐的原因

小孩睡觉时抽搐的原因

2025年10月20日 14:41:30
病情描述:

小孩睡觉时抽搐的原因

医生回答(1)
  • 邬平
    邬平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小孩睡眠中抽搐的原因包括生理发育未完善、睡眠周期转换、疲劳、营养缺乏(钙、镁缺乏)以及疾病(癫痫、发热性惊厥、脑部疾病)等,婴幼儿及较大儿童出现相关情况均需关注,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处理。

    一、生理发育相关原因

    小孩在睡眠中出现抽搐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所致。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够成熟,对皮层下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在睡眠时,一些轻微的刺激就可能导致皮层下中枢的兴奋性泛化,从而引起抽搐。例如,新生儿的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在睡眠中就可能表现为偶尔的肢体抽搐。

    二、睡眠周期转换因素

    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在睡眠周期转换时,小孩的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自主的反应。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向快速眼动睡眠期转换过程中,大脑的某些神经调节机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失调,导致肌肉出现短暂的抽搐。比如,小孩可能在刚入睡或者快醒来的时候,出现肢体的抽动现象。

    三、疲劳因素

    如果小孩白天活动量过大,身体处于疲劳状态,那么在睡眠时也容易出现抽搐。因为过度疲劳会使肌肉在睡眠中仍然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引发抽搐。例如,有些孩子参加了大量的户外运动后,晚上睡眠中可能会出现腿部肌肉的抽搐。

    四、营养缺乏因素

    1.钙缺乏:钙是维持神经肌肉稳定性的重要元素。当小孩体内钙缺乏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就容易出现抽搐。尤其是维生素D缺乏时,会影响钙的吸收,进一步加重钙缺乏的情况。比如,一些挑食、日照不足的小孩,就可能存在钙缺乏的风险,从而在睡眠中出现抽搐。

    2.镁缺乏:镁对于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也起着重要作用。镁缺乏时,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加,也可能导致睡眠中抽搐。但相对钙缺乏来说,镁缺乏导致小孩睡眠抽搐的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是一个可能的因素。

    五、疾病因素

    1.癫痫:如果小孩频繁出现睡眠中抽搐,且抽搐具有突然性、反复发作性等特点,要警惕癫痫的可能。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睡眠是癫痫发作的一个常见诱发因素。例如,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多在睡眠中发作,表现为口面部抽搐等。

    2.发热性惊厥:如果小孩在睡眠中抽搐的同时伴有发热,那么可能是发热性惊厥。多发生于6个月-5岁的儿童,常由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性疾病引起。发热时,体温迅速升高,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容易引发惊厥发作,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

    3.脑部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等脑部感染性疾病,会导致大脑组织受到炎症刺激,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睡眠中抽搐。还有脑部的肿瘤等占位性病变,也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抽搐发生。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幼儿,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其睡眠情况。如果发现小孩睡眠中抽搐频繁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意识不清等,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保证小孩合理的营养摄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对于较大的儿童,也要关注其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一旦出现异常抽搐表现,需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脑电图、血钙检测等,以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