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监测糖动血糖

如何监测糖动血糖

2025年10月20日 15:07:22
病情描述:

如何监测糖动血糖

医生回答(1)
  • 张人玲
    张人玲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常用血糖监测方法有血糖仪监测(指尖采血经酶反应产电信号)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皮下植传感器测组织间液葡萄糖),不同人群监测有注意事项,儿童采血要选合适部位轻柔并结合活动记录,孕妇需更频繁监测且注意消毒和控制目标,老年要注意采血操作和排查低血糖,监测需保证准确性并结合生活方式记录饮食等信息以调整方案。

    一、常用血糖监测方法及原理

    (一)血糖仪监测

    1.操作方式:使用血糖仪时需先取血,通常采用指尖采血,用消毒棉球擦拭指尖后,用采血针轻刺取血,将血滴置于试纸条指定区域,血糖仪会快速显示血糖值。其原理是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或脱氢酶与血液中葡萄糖反应产生电信号,转化为血糖数值。

    2.监测时间点: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监测餐前(如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妊娠糖尿病患者可能需增加夜间血糖监测;健康人群若有血糖异常风险,可根据需要监测随机血糖。

    (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

    1.操作方式:通过皮下植入传感器持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传感器一般可佩戴数天,数据通过接收器或与手机连接的设备实时或定时传输,能提供24小时内血糖波动曲线、平均血糖值、血糖波动幅度(如血糖标准差)、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时间及占比等信息。其原理是利用葡萄糖氧化酶与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反应产生电流变化,转化为血糖浓度数据。

    2.适用人群:适用于血糖控制不佳需全面了解血糖变化趋势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怀疑有无症状低血糖或高血糖者等。

    二、不同人群监测注意事项

    (一)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采血时需选择合适部位(如手指侧面等相对不敏感区域),操作应轻柔,避免因疼痛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儿童血糖波动可能受饮食、活动等影响更大,需结合日常活动情况综合分析监测结果,家长需协助记录监测时间、血糖值及对应饮食、活动等情况,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二)孕妇糖尿病患者

    孕妇血糖监测需更频繁,除常规餐前、餐后、睡前监测外,还需关注夜间血糖,因夜间低血糖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监测时要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且要结合孕周、胎儿发育情况等综合判断血糖控制目标,如空腹血糖宜控制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不宜超过7.8mmol/L,餐后2小时不宜超过6.7mmol/L等。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神经病变,指尖感觉减退,采血时需仔细操作,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同时,老年人体质较弱,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监测时要关注低血糖症状(如出汗、手抖、心慌等)与血糖值的关联,若出现疑似低血糖表现但血糖值正常,需进一步排查其他原因。

    三、监测中的关键要点

    (一)保证监测准确性

    血糖仪需定期校准,按照说明书要求更换试纸条,采血时要确保血滴充分覆盖试纸区域,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结果误差。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传感器需正确植入,避免移位影响数据准确性,且要定期检查传感器状态。

    (二)结合生活方式分析

    监测血糖时需同步记录饮食内容(如食物种类、摄入量)、运动量、服药情况等,因为饮食结构、运动量大小等会直接影响血糖变化,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能更精准地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