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桃体周围脓肿问
什么是扁桃体周围脓肿
-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发生在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病因主要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畏寒、高热等)和局部症状(咽痛、吞咽困难等),检查包括咽部检查和穿刺抽脓,诊断结合病史等,需与咽旁脓肿等鉴别,治疗分脓肿形成前和后,前按急性扁桃体炎处理,后有穿刺抽脓、切开排脓、扁桃体切除术,还有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尤其是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者。由于扁桃体隐窝,特别是上隐窝被堵塞,其中的细菌及炎性渗出物向周围组织扩散,侵入扁桃体周围间隙而引发本病。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患者常有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四肢酸软无力等。小儿可因高热而出现抽搐、呕吐及腹泻。
局部症状
咽痛:初起多为一侧咽痛,疼痛较剧烈,常向同侧耳部或牙齿放射,吞咽时加重。
吞咽困难:因疼痛及扁桃体周围肿胀,患者吞咽困难明显,唾液常潴留于口内。
言语含糊:由于炎症肿胀影响,患者说话时似口中含物,言语不清。
呼吸困难:脓肿较大时,可压迫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多见于儿童,因小儿气道较窄,感染时更易出现梗阻表现。
检查
咽部检查:可见患侧腭舌弓显著充血,若为前上型脓肿,患侧软腭及悬雍垂红肿并向对侧偏斜,扁桃体被遮盖且被推向内下方;后上型脓肿则患侧腭咽弓红肿,扁桃体被推向前下方。
穿刺抽脓:是确诊的主要方法,若抽出脓液即可证实为脓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咽部检查,一般不难诊断。穿刺抽脓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咽旁脓肿、智齿冠周炎等疾病鉴别。咽旁脓肿多偏向咽侧、颈部,颈部可触及条索状肿物;智齿冠周炎多发生于智齿周围,局部可见牙龈红肿、压痛等。
治疗
脓肿形成前:按急性扁桃体炎处理,选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可使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滴注)。
脓肿形成后:
穿刺抽脓:可明确脓肿是否形成及抽出脓液,减轻症状。
切开排脓:可在局部麻醉下,于脓肿最隆起处切开排脓。对于儿童患者,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
扁桃体切除术:在脓肿消退后2-3周,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以防止复发。对于反复发生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患者,应在炎症消退后尽早手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扁桃体周围脓肿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情况。高热时应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等),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肝肾功能的药物。同时,因吞咽困难可能导致进食不足,需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液来保证营养供给。
孕妇:孕妇患扁桃体周围脓肿时,用药需谨慎。抗生素的选择应兼顾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的情况,权衡治疗收益与可能的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患扁桃体周围脓肿时,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指标。同时,老年人全身状况相对较差,恢复可能较慢,需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