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短无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问
胸闷气短无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多种疾病可导致胸闷气短无力,如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的COPD、支气管哮喘;神经系统的重症肌无力;血液系统的贫血;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有过度劳累、心理因素等也可引发该症状,不同疾病有其各自特点及好发人群等情况。
心力衰竭: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输出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同时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引起乏力;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也会出现胸闷、腹胀、下肢水肿等,同时伴有乏力。心力衰竭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长期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患者由于气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会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同时因长期缺氧及呼吸功能不全,可伴有乏力。该病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病情会随病程进展逐渐加重。
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作时气道痉挛、狭窄,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缓解期可能有乏力等表现。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有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或存在呼吸道感染等情况时易诱发。
神经系统疾病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其中,眼外肌受累较为常见,也可出现胸闷、气短,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由于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缺氧,会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同时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贫血可由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或失血等多种原因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在育龄女性和儿童中较为常见,巨幼细胞贫血多见于营养不良或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患者可出现畏寒、乏力、黏液性水肿,也可伴有胸闷、气短等表现。多见于中年女性,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患者表现为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呼吸有烂苹果味等。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不规范、感染、应激等情况下易诱发。
其他因素
过度劳累:长期高强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可出现胸闷气短无力。多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人群,通过休息一般可缓解。
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可能会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无力。多见于长期精神压力大、性格内向或有心理疾病倾向的人群,通过心理调节、放松训练等可能会改善症状。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