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生长热与发烧的区别

生长热与发烧的区别

2025年10月20日 19:11:19
病情描述:

生长热与发烧的区别

医生回答(1)
  • 何婉儿
    何婉儿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生长热是儿童生长发育中因新陈代谢等致的生理性体温升高,多3岁以下儿童,37.5℃左右不超38℃,体温恒定,精神等状况好,无需特殊处理;发烧是致热原等致体温调节中枢障碍致体温超正常,病因不同体温变化、伴随症状各异,感染性发烧有热型,非感染性也不同,需明病因,超38.5℃不适时物理降温,持续升或伴严重症状及时就医,新生儿发烧需立即就医。

    发烧: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其机制是病原体入侵、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导致体内产生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引起体温升高。体温可高于38℃,且可能因病因不同有不同的体温变化特点,如感染性发烧可能伴有热型变化,如稽留热、弛张热等。

    体温特点

    生长热:体温通常较为恒定,多在37.5℃左右,一般不超过38℃,且体温波动相对较小,多在白天活动时略有升高,夜间睡眠时可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与儿童的生长活动相关,在孩子快速生长阶段可能更易出现。

    发烧:体温变化多样,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变化不同。感染性发烧中,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引起稽留热,即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而败血症引起的发烧可能是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非感染性发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烧,体温变化可能无明显特定热型,但也会超出正常体温范围较多。

    伴随症状

    生长热:一般孩子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除了体温轻度升高外,不会伴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其他系统的症状。这是因为生长热是生理性的,机体没有受到病原体等致病因素的侵袭,所以全身状况较好。

    发烧:伴随症状因病因不同而异。如果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常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胃肠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如果是川崎病引起的发烧,除了长期发烧外,还可能伴有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手足硬性水肿、皮疹等多系统症状。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发烧,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因为婴幼儿不会用语言准确表达不适,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他伴随表现来判断病因。

    处理方式

    生长热: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家长可以让孩子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因为孩子在生长过程中新陈代谢快,需要更多水分。通常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的成熟,生长热会逐渐消失。对于特殊人群如低龄儿童,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包裹,以利于散热。

    发烧:首先要明确病因,如果是感染性发烧,需要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采取相应措施,如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来缓解症状,对于低龄儿童避免滥用药物。当体温超过38.5℃且孩子出现明显不适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但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严重伴随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发烧,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病情变化快,一旦发现发烧应立即就医,不能自行在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