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髓炎呢问
什么是骨髓炎呢
-
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累及骨髓等部位的破坏性炎症,分急性和慢性,有相应临床表现,可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急性需抗感染、休息、引流,慢性多需手术,不同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病因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还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可通过血源性传播(如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细菌经血液到达骨骼)、创伤性感染(如开放性骨折、骨折术后等,细菌直接侵入骨骼)、邻近感染灶蔓延(如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至骨骼)等途径引发骨髓炎。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途径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血源性骨髓炎相对多见,而创伤相关骨髓炎在成年人群中因创伤因素更易发生。
临床表现
急性骨髓炎:起病急骤,患者常有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局部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红肿、皮温升高,患肢活动受限。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脓肿形成,皮肤可出现溃破流脓等情况。
慢性骨髓炎:往往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转变而来,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低热、消瘦等表现。局部有长期不愈合的窦道,反复流脓,窦道周围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骨骼可能出现变形、增粗等改变,患肢功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发病2周后可出现骨破坏、骨膜反应等改变。慢性骨髓炎时可见骨质硬化、死骨形成等。
CT检查:对于发现较小的骨脓肿、死骨等比X线更敏感,能更清晰地显示骨骼内部结构。
MRI检查:早期即可发现骨髓内的炎性改变,对判断骨髓炎的范围、是否有脓肿形成等有重要价值,是早期诊断骨髓炎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培养可能培养出致病菌;局部脓肿穿刺液涂片及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有助于选择敏感抗生素。
治疗原则
急性骨髓炎:早期要足量、足疗程应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同时,患者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减少活动。如果有脓肿形成,需要及时进行穿刺引流或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减轻局部压力,促进炎症消退。
慢性骨髓炎: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病灶清除术、带蒂肌瓣转移术、骨移植术等。术后仍需要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以促进患者康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骨髓炎多为血源性,由于儿童骨骼生长活跃,血-骨屏障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
老年人:老年人骨髓炎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骨髓炎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创口愈合等。老年人应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影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骨髓炎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选择抗生素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权衡治疗骨髓炎的必要性和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必要时在多学科(如妇产科、骨科等)会诊下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