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照顾发烧的病人问
怎么照顾发烧的病人
-
针对发烧病人需从多方面护理,包括定时监测体温了解病情,调节室内温度(22-25℃)、湿度(50%-60%),鼓励多喝水防脱水,衣着被褥要宽松轻柔,采用合适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新生儿等慎用)、用退热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保证病人休息并密切观察其精神、体温等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监测体温
对于发烧病人,应定时监测体温,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通过体温变化了解病情发展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体温正常范围略有差异,成人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儿童体温相对略高,婴儿体温36-37.3℃,幼儿36-37.2℃等。通过监测体温能及时发现体温是持续上升还是逐渐下降等情况。
二、环境调节
温度: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对于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要特别注意环境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加重病情。如果环境温度过高,会影响散热,加重发烧症状;过低则可能导致患儿着凉,不利于康复。
湿度: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合适。合适的湿度有利于病人呼吸顺畅,若空气过于干燥,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等症状;而湿度过高则可能会让人感觉闷热不适。
三、补充水分
鼓励发烧病人多喝水,以补充因发热出汗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需适当调整。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成人每天饮水量可维持在1500-2000ml左右。多喝水有助于通过排尿等方式带走部分热量,辅助降温。
四、衣着被褥适宜
衣着:给病人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不要给发烧病人穿过多衣服或盖过厚的被子,以免影响身体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比如儿童发烧时,应选择棉质、轻薄的衣物,方便热量散发。
被褥:被褥要轻柔,厚度适中。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观察其背部情况,若背部潮湿则说明可能盖得过多,需要适当减少被褥。
五、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病人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但要注意,对于新生儿、婴幼儿以及体质虚弱者,不建议采用温水擦浴,因为他们皮肤较为娇嫩,可能会因刺激引起不适。
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病人的额头等部位,利用凝胶的物理吸热作用辅助降温。退热贴相对比较安全,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儿童,但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皮肤过敏等情况应及时取下。
六、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等。发烧会使病人消化功能减弱,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对于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添加刺激性调料。成人也应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以利于身体恢复。
七、休息与观察
保证休息:让病人多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有利于机体进行自我修复。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呼吸、脉搏等情况。如果病人出现精神萎靡、抽搐、呼吸急促、体温持续不降或进一步升高、伴有剧烈头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出现了其他并发症。例如,儿童发烧时如果出现精神差、反复抽搐,可能是高热惊厥等严重情况,需要立即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