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吃药就退烧不吃就烧是怎么回事

吃药就退烧不吃就烧是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20日 20:39:11
病情描述:

吃药就退烧不吃就烧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何婉儿
    何婉儿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吃药就退烧不吃就烧可能由感染未控制(细菌或病毒感染致致热物质持续产生)、体温调节机制未恢复正常(儿童中枢未完善或特殊病史者调节异常)导致,应就医明确病因,优先非药物干预(物理降温、调整环境),合理用药,低龄儿童慎用药,特殊人群用药需告知自身情况。

    一、可能的原因

    (一)感染未控制

    1.细菌感染:当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等,细菌在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热。如果只是服用退烧药,只能暂时通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下降,但并没有针对细菌感染进行治疗,细菌依然在体内继续产生致热物质,所以药效过后体温又会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在细菌性肺炎患者中,单纯使用退烧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热问题,因为感染病灶未消除,致热原持续产生。

    2.病毒感染:像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在体内复制过程中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服用退烧药后体温暂时下降,但病毒仍在体内活跃,还会不断释放致热物质,体温就会再次升高。多项流感相关研究显示,病毒未被有效控制时,发热容易反复。

    (二)体温调节机制未恢复正常

    1.儿童群体: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相比成人更容易出现体温波动。当儿童发热时,即使服用退烧药使体温暂时下降,但由于中枢调节功能还不稳定,受到外界因素(如活动、环境温度等)影响后,体温调节机制容易再次失衡,导致体温再次升高。例如,幼儿在感染病毒后发热,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下降,但玩耍后体温又可能上升。

    2.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其体温调节机制可能存在异常。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发热时服用退烧药后,体温可能暂时得到控制,但由于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体温调节的内环境不稳定,容易再次出现发热情况。

    二、应对建议

    (一)明确病因

    1.就医检查:当出现吃药就退烧不吃就烧的情况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以明确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情况。例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

    2.针对特殊人群:儿童患者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近期接触史等情况;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特殊病史的患者,要向医生说明病情的发展及治疗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因。

    (二)非药物干预优先

    1.物理降温:对于发热患者,尤其是儿童,可以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儿童皮肤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水温不宜过低。

    2.调整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对于儿童,要注意穿着合适,不宜过厚或过薄,以舒适为宜。

    (三)合理用药

    1.避免低龄儿童不当用药:低龄儿童发热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严格谨慎使用退烧药。如果使用退烧药,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儿童退烧药混悬液等。并且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随意用药导致体温反复等情况。

    2.特殊人群用药注意: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在用药时,要告知医生自身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加重病情或与自身疾病治疗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