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真菌感染会发热

真菌感染会发热

2025年10月20日 17:56:04
病情描述:

真菌感染会发热

医生回答(1)
  • 何婉儿
    何婉儿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真菌感染引发发热是真菌作为外来病原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使体温调定点升高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常见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多有基础疾病、体温波动伴局部表现,肺曲霉菌感染有持续或间歇性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等,隐球菌感染累及中枢神经有低热等症状;儿童患者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优先物理降温,老年患者要观察基础疾病加重情况、注意物理降温力度,免疫抑制人群警惕感染扩散;评估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应对非药物干预为主、严重时谨慎用退热药物且避免影响病情判断。

    一、真菌感染引发发热的机制

    真菌感染后,真菌作为外来病原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炎症反应。真菌细胞壁成分等可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促使其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发发热。

    二、常见真菌感染相关发热特点

    (一)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如长期住院、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发热表现常为持续或间歇性,体温多波动于38℃~39℃左右,可伴有寒战等症状,同时可能出现局部感染相关表现,如血流感染时可伴畏寒、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念珠菌性肺炎时可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二)肺曲霉菌感染

    发热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常伴有咳嗽、咳痰,痰可呈黏液脓性,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病情较重时,发热可伴随进行性呼吸困难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浸润影等改变。

    (三)隐球菌感染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发热可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同时可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可能进行性加重,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

    三、不同人群真菌感染发热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生真菌感染发热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体温及一般状况,物理降温是优先选择的非药物干预方式,如适当减少衣物、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病情观察的强效退热剂,且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弱,发生真菌感染发热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如糖尿病患者合并念珠菌感染发热时,需关注血糖控制情况。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力度,防止皮肤损伤,若需用药退热,需谨慎评估药物对机体各脏器功能的影响。

    (三)免疫抑制人群

    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发热时,要警惕感染扩散等严重情况。用药时需权衡免疫抑制与抗真菌治疗的关系,物理降温往往是较为安全的退热方式,同时要加强感染相关指标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真菌感染发热的评估与应对

    (一)评估手段

    通过实验室检查,如真菌涂片、真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如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等)明确真菌种类,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辅助诊断,以全面了解感染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

    (二)应对措施

    非药物干预方面,儿童采用适当物理降温,老年患者注意物理降温力度,免疫抑制人群优先选择物理降温。若体温过高或伴有严重不适,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因用药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始终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尤其要避免低龄儿童不恰当使用退热药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