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婴幼儿睡觉表现问
脑损伤婴幼儿睡觉表现
-
脑损伤婴幼儿存在睡眠状态异常,如深浅睡眠周期转换异常、易出现异常姿势;睡眠时反应异常,对刺激反应迟钝或过度敏感、可能异常哭闹呻吟;不同月龄表现有差异,0-3个月易有频繁惊跳反射、喂养后睡眠不踏实,4-12个月有语言及动作相关异常;需从环境、姿势方面护理,还应密切观察记录睡眠表现及异常情况。
睡眠中易出现异常姿势,如角弓反张、四肢过度伸展或屈曲等。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导致肌肉张力异常,在睡眠时也不能放松,呈现出异常的肢体姿势。比如一些重度脑损伤婴幼儿,睡眠时四肢常呈僵硬的伸展状态,与正常婴幼儿睡眠时相对放松的姿势有明显区别。
睡眠时的反应异常
对声音、光线等刺激的反应迟钝或过度敏感。正常婴幼儿在睡眠时,对于一般强度的声音或光线变化有相对稳定的睡眠状态,而脑损伤婴幼儿可能对声音刺激表现为过度惊醒,很小的声响就会使他们猛地睁眼、肢体抖动;或者对光线刺激反应迟钝,即使光线明显变化,睡眠状态改变不明显。有研究表明,脑损伤婴幼儿的听觉和视觉通路在睡眠时的神经传导异常,导致对刺激的反应偏离正常范围。
睡眠中可能出现异常哭闹或呻吟等表现。由于脑损伤导致身体不适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婴幼儿在睡眠过程中不能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就会以哭闹、呻吟等形式体现。例如一些轻度脑损伤婴幼儿,睡眠中偶尔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哭闹,且安抚后不易再次入睡,这与正常婴幼儿睡眠中因饥饿、尿布湿等原因哭闹后经简单处理能继续入睡不同。
不同月龄脑损伤婴幼儿睡觉表现差异
月龄较小的脑损伤婴幼儿(0-3个月):睡眠时更易出现频繁的惊跳反射,正常3个月内婴幼儿惊跳反射逐渐减弱,而脑损伤婴幼儿惊跳反射持续存在且程度较重。同时,喂养后睡眠不踏实的情况更明显,正常婴儿喂养后能较安稳入睡,脑损伤婴儿可能喂养后很快出现扭动、哭闹等睡眠不安表现,这与脑损伤影响其胃肠功能调节及神经系统对睡眠的调控有关。
月龄较大的脑损伤婴幼儿(4-12个月):睡眠中可能出现语言发育相关的异常表现,正常婴儿4-12个月逐渐开始有语言相关的睡眠中发声等情况,而脑损伤婴儿可能没有正常的语言相关睡眠发声,或者出现异常的发音样睡眠表现。另外,大月龄脑损伤婴儿睡眠时翻身、爬等动作相关的异常也更明显,正常婴儿在该阶段睡眠中会有与生长发育相关的肢体动作,脑损伤婴儿则动作不协调或不能完成正常动作,甚至出现肢体僵硬等影响睡眠姿势的情况。
特殊人群(脑损伤婴幼儿)睡眠护理建议
环境方面:保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22-25℃)、光线柔和。因为脑损伤婴幼儿对环境刺激敏感,过于嘈杂或光线过强的环境会加重睡眠异常。例如选择质地柔软的床垫和枕头,减少对婴幼儿身体的不良刺激。
姿势方面:注意保持婴幼儿睡眠时的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固定同一姿势导致肢体畸形加重。可以定时帮婴幼儿翻身,调整肢体姿势,根据脑损伤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睡眠体位,如轻度脑损伤可适当采用侧卧位等,但要注意防止窒息等情况发生。
密切观察与记录:家长要密切观察脑损伤婴幼儿睡眠时的各种表现,包括睡眠时长、睡眠姿势、对刺激的反应等,并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告知医生,为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要注意婴幼儿睡眠时的面色、呼吸等情况,如果出现面色发绀、呼吸急促等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就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